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侃谈鹿山之都

重新为吉林城市定位

2010年05月12日 16:13:3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学义艺术专栏  

吉林市东团山,是一处重要的古城堡遗址。早在日伪时期,日本考古学者曾在这里进行过挖掘和调研工作,并把挖掘出来的文物带回日本。解放后,中央考古发掘团、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博物馆、吉林市博物馆等单位,曾先后在这里又采集到了许多汉代、高句丽、渤海、辽金等时期的历史文化遗物。并勘测了东团山上的卫城遗址、和连接在山下的南城子遗址,由此可知:吉林市东团山,是一处人类活动比较久远的古代城垣遗址。

笔者认为:在公元前100年以前,这里就是一座重要的古城池,而且还是统治者的王城;吉林市建城史,至少向前推进2100年以上。

笔者认为:此城是秽、貊两族混合体—古代夫余国前期都城:鹿山之都。

笔者认为:“鹿山之都”遗址,是祖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大有修复的必要性。

夫余古国,是东北亚第一个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少数民族王国,称雄六百余年。史有记载:古朝鲜、古秽貊、古挹娄、古夫余并存→夫余吞并秽貊、挹娄→高句丽又从夫余国中分出(北魏时,夫余国被勿吉所破,夫余王投高句丽,夫余国灭亡。)→朝鲜(北魏时,勿吉崛起。高句丽长寿王,迁都朝鲜平壤。)的演化过程……
 

发掘、升华、再现、再升华
重新为吉林历史文化名城定位

 

根据新闻媒介报导: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寻找“古夫余国都城下落”,对吉林市东团山周围第一期的发掘工作已经于2001年告一段落。考古工作者们投入如此大的力量,其意义何在呢?

复修古夫余国都城的五级因果图

1.jpg

从本质上概括五级因果图的内涵意思是:客观存在,是城市升华的必然反映。挖掘、升华被历史淹灭的文化信息,是我们的职责。

一、发掘证据

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吉林市帽儿山古墓群中出土的文物,印证历史文献记录的夫余古国存在,已成事实。夫余之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文献《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述战国时代燕地:“夫燕……北邻乌桓、夫余”。乌桓,蒙语乌兰的转音,是红色意思,是指内蒙赤峰地区。追溯历史,可想而知:在战国时期夫燕名称己经存在,夫在前,燕在后,说明燕出自夫余,或燕是夫的一组成部分;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后,《史记》载:始有原旧燕之地,“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貊、朝鲜、真番之利”。这是史籍最早关于夫余的记载。由此推断夫余在西汉元封三年前己经建立。再从考古资料分析吉林市东团山城、南城子等夫余国前期文化遗迹,考察结果表明:夫余建国时间,最晚约当西汉初年或更早一些。说明:当时古夫余、古秽貊、古挹娄、古朝鲜等部落并存。《中国东北通史》指出:“夫余建国后,国势强盛。在东北各族中,是最早强大的国家。夫余族的一支,别建高句丽。”《好大王碑》记:“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夫余。”《魏书•百济传》也有“百济国,先出自夫余”的记载,说明百济的始祖也是夫余人。夫余族树大分枝,在东北占有重要的位置。《后汉书•挹娄》:“挹娄,……自汉兴以后,臣属夫余。”记载了西汉初年,夫余出兵攻打挹娄,挹娄表示臣服。挹娄,是满人的先祖。满族:史有记载,历经肃慎(西周)→挹娄(汉晋)→勿吉(北魏)→粟末(唐朝)→女真(辽金明)→满族(清代)的演变过程。《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载:“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史书证明:夏曾在北方分封商侯,殷商之先祖居于北方。帝喾曾游于渤海一带,帝喾是传说中商人最早始祖。《诗经•商颂•玄鸟》载:“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从古诗中理解,北方殷地各族居住区明确地与中原连在一起。在《论衡•吉验篇》、《三国志•魏书•夫余传》中裴松注引《魏略》、《后汉书•夫余传》中,都记有一段《东明创业》神话传说: “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后产子,捐于猪溷中,猪以气嘘之,不死。王疑以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东明走,南至掩搋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国焉。”东明创业、夫余始祖建国称王的传说,是构成今天中华官吏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一重要组成部分。官吏文化是古代当权者,为了奴役人民思想、为了坐稳江山,而编造骗取人民信任的瞎话。学习历史可知:在每个改朝换帝的关键时刻,统治者都编造一段神话传说,来麻庳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这,就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重要历史文脉……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