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尊受居画谈·下篇

孔仲起/文
2009年12月08日 09:14: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孔仲起艺术专栏  

沈括有道:“以大观小”,用心灵的眼笼罩全局,“才能重重悉见”。也就是说:心眼并用,把对象拉近、推远、折高、折低,任凭驰骋。

“远取其势,近取其质”,避开肉眼直观带来透视比例的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充分的选择和表达的自由。

最典型的例子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及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

一般写生程序应该是眼观、心照、手追。也就是说,耳闻目击后会心。

目识心照,然后才有得心应手、美化景物的可能性。

现实是创作的依据,但不等于作品的生命,诚如原料不等于成品。

技巧:学技在法,得巧在思。

构思:构在外,思其中;构在形下,思存形上。

意境:意要高,境求远;有感于境,发之成画。

心境:首要释然、怡然、坦然。

胸襟:要豁达,开阔。以狭窄的胸襟、阴暗的心理作山水画,殊难想象会出现雄阔壮丽的舒畅气局。

技法之法不是对手段“绳之于法”,加以制约,而是有着巧取的含义。至于为技巧而技巧,是没有前途的。

技巧本身不能体现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创作并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才能体现它自身的意义。

所谓“技巧”:能真实地表现对象谓之技,能巧妙地描写对象谓之巧。

艺术作品的成功或永存,首先能让人们感到美。在欣赏中发生共鸣或获得身心的平衡,从而产生社会效益。完美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意境达到高度统一时,则无疑是永恒的艺术。

所以,作品成功的关键不只在于新,而确实在于美。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个性和偏爱,抑称倾向性甚至错觉,他每每以熟能生巧而习惯使用的技法(驾轻就熟),包括图式、符号特别是心理定势去捕猎表现对象,他看到的往往是想画的东西,即使是不经意或错觉,亦会随着自己素养和偏好而自然而然得以加工升华,并自然而然地留下作者自我的“印记”。我想风格也自然而然产生。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