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美协动态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综述

2010年03月31日 11:45:04  来源:美协

《美术研究》的副主编殷双喜演讲论述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雕塑创作情况。作为本届美展的雕塑评委,殷双喜表示,本届雕塑的题材非常广泛,重要体现在人文关怀、现实生活,本土文化意识和材料使用和多样化,以及在图像时代虚拟图像对雕塑的影响等。雕塑在保持了原来的理想主义状态的时候,实际有平民化、世俗化的转向。

殷双喜建议今后的全国美展在各个画种评委里加大理论家、批评家的参与,他们相对比较公正,没有审美趣味的偏执;其次,理论家可以看到更全面的东西,便于研究和讨论,如在长春雕塑展现场,可以看到近500件作品,这样的调查和研究才会对当代的创作有研究和推进。

四川美术馆的屈波在发言中回顾了新时期主流美术的几届全国美展,试图寻求其中主流美术发展的一些规律。他使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概念,指出主流美术场域中占位不同的三个主要参与者——国家、艺术家、受众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网络式动态变化过程,在历史的关节点——各届全国美展上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反映。

屈波认为,作为主流美术主要展示空间之一的新时期各届全国美展,其演变历程勾勒出了新时期主流美术的发展路径。新时期初期的主流美术,在政治的先在性影响下与其互动,中后期的主流美术,则与政治、文化、经济构成了多向的互动式结构网络。随着时间的推演,文化、经济因素在主流美术建构中的作用益发明显,政治因素则逐渐退隐,以更隐秘的方式影响着主流美术的生产。新时期初期,社会其他阶层的审美趣味对主流美术的影响更大。中后期,则是艺术家群体自身和相关阶层共同对主流美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作用。

吕品田的发言从四个方面的成绩和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交流。他认为,本届美展普遍重视从现实生活出发,把握艺术的思想主题,努力通过有所感受、有所认识、有所选择的思路和角度,反映表现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实践主题、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由这种反映和表现体会到艺术家积极而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

吕品田认为,本届美展作品创作心态普遍存在调整,日趋平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在艺术语言方面,艺术家下了越来越大的功夫;新人辈出,这些新面孔带来的画作几乎可以和领军人物媲美。本届美展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题材重,构思轻,重视题材。作品概念化比较突出,整体构思能力普遍偏弱;第二,是尺度大,艺术小。大尺量所谓视觉冲击力的一味追求,伤害了艺术感染力、艺术性;第三,样式花,神韵落。大尺度作品导致的画面存在一种堆砌、繁琐和可制作的平面化风格的泛滥,缺乏神机意蕴的整合与贯通。

吕品田表示,在评选上还存在着重形式,轻趋向,重表面形式,轻价值的趋向。以及重眼前,轻导向,轻视创作中发现具有未来性、引领性的价值。

厦门美术馆馆长助理陈鑫认为,中国当代漆画发展的问题首先是文化,文化视野的广度深度是艺术的关键,漆画的艺术创作如果不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本身,那么就无法表达。其次是理念之争,漆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边缘的艺术,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观念的影响很大。其他问题还有漆艺跟漆画、磨漆画跟漆画、大漆跟非大漆、院校与民间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理论家对漆画理论的总结和指导做得非常弱,甚至没有具有影响的学术着作。漆画市场也是一个不能够很好的发展制约因素。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