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绘画 > 美协动态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综述

2010年03月31日 11:45:04  来源:美协

 

第一场

主持第一场的刘曦林,26年前曾参加1984年第6届全国美展研讨会颇有感触的提到全国美展和研讨会的历史,他认为当代论坛是一个正式严肃的学术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年轻化的活动。他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怕争论。刘曦林表示,今天的评论家不是被市场化,就是宗派化和流派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唱响主旋律评论的声音,增多主旋律的声音,使主旋律力量变得强大起来,成为新中国美术60年不断发展的力量。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院长,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潘鲁生率先发言。他的演讲对各个历史时期全国美展中的设计的变化和延伸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关于设计艺术处在文化战略三个方面问题,即经济导向、文化使命和国家战略。

潘鲁生认为,全国美展应该定位为设计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检阅,首先设计师要融入全国美展,应该展示广泛的商业消费,展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同时突出行业的应用领域。其次,整合展览,建立设计工艺美术或者手工艺的门类。其三,评选的标准,艺术设计评选标准应和普通的绘画、雕塑标准不同,作品评选对于专业尺度、伦理尺度、学术尺度、经济尺度,设计应该有引领性,突出创新的当代生活方式的主题。

主持人吕品田在讲评中提出,设计展要定位于设计学科和行业发展水平,突出行业的应用领域,今天评选标准从纯审美出发,设计展与学科建设、行业发展和现实需要有相当大的脱节。另外,从展览本身来讲,应该充分的整合现有的资源。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从历史和现实的当代性表述切入对全国美展的认识。一方面,全国美展构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强大的整体阵容,也凸显了当代美术创作对于历史现实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家的现实敏锐性和现实责任感。从现实主义的题材和主题上,从各种角度揭示了中国历史剧变和其中隐含的社会精神的变迁。全国美展的作品也更加注重内涵的呈现和艺术语言的提炼和当代审美的心理诉求。

但从另一方面,在全国美展作品中,能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语言上有很大超越、突破的作品又很少,艺术家虽然重视技术技巧,但忽视了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自身价值的反思与追问。也暴露出一些重大问题:写实油画表现出对图像的依赖性,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文化格调为特指的绘画,悄然演变为纯视觉表达的绘画等。

尚辉最后指出,在新媒体艺术不断挑战架上艺术的当下,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在整体的艺术格局上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有限度的认同与吸纳新的艺术中影像、装置、观念等当代艺术理念。全国美展作为中国主流美术最集中展示不断关注与贴近当代性,这个当代性不仅体现在美术创作对上述历史与现实领域的关照上,体现在艺术家在关照这种历史与现实丰富与有利的视觉表达上,而且体现在造型艺术观念与语言在当下重新获得一种持续不断的自我更新与自我替换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从四个方面探究了全国美展。他认为,全国美展关注大的题材作品很多,关注民生的、通过一些小的细节能够真正进入到剖析社会层面的作品偏少;杭间认为,艺术的目标无论是思想的感动或情节、技巧的感动,都要打动人;有必要重新思考美学问题,因为美学的问题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技巧的问题;同时,全国美展作为主流的国家展览,也不可避免要面对娱乐和文化消费问题。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