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什么是中国画

——把握中国画的核心要素

宋桂安/文
2011年06月27日 10:04: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宋桂安艺术专栏  

题款的内容丰富画作的内涵,而题款的书法则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好的书法题在画上,人们欣赏了画又欣赏了书法,两全其美,合二为一,其艺术品味更浓,品味更高。但如果书法拙劣,或题款位置不当,则破坏了画面,甚至大大降低了画作的品位。

印章也不可小视,中国画用印除了名章以外,还有闲章,可以起到调节画幅的作用。印章与书法一样,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印语言简意赅,往往使用格言警语,充满文化内涵,它的雕刻,亦如书法,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具有专业眼光的人才能欣赏。用在中国画里也是很有讲究的。很多画家也能刻印,印刻得好,书法好,画好诗也做的好的画家,称为四绝。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都是四绝人才,堪称一代大师。

七、功夫在画外,中国画尤其重视文化修养并且必须具备书法基本功。

中国文化是个广义的概念,博大精深,其代表性的主要是儒、道、释三家。这三家有个共同之处,论人才首重德,次重才,而要求是德才兼备。因此,文化修养自然也包括了品德修养。西方比较重视人才的专业化,中国历来重视人才的综合性。

荷兰画家梵高,只活了37岁,却是一位全世界知名的画家,“中国有两个半画家,一个是林风眠,一个是潘天寿,我是半个。”说这话的是谁呢?正是中国大名鼎鼎的画家吴冠中,他在七八十岁时还在研究只活了37岁的梵高。梵高的画确实非同凡响,他是将整个生命燃烧在了画布上。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他生活的巴黎周边农村,以他37岁的年纪,料想也没有读过几本书。他就凭他的画,赢得了举世注目,生前潦倒,卖不出一张画,死后画作成天价。这就是西方重专业的例证,西方与中国文化背景不同,观念自然有别。中国要求艺术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画讲究的是必须要有文化内涵,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受到国人的普遍尊敬和喜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里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丝毫不逊色于西方绘画的中国画,还未曾受到西方世界的推举。当然,同样的道理,中国人也不会普遍认同西方绘画,除了他们的画价让刮目以外,不会从内心里佩服和喜欢,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西画和中国画两相比较而言,中国画有更高的要求,有更多更高的评判标准。因此有更多的画外功夫。西方人勇往直前不回头,不断创新。中国人朝前走而常回头,常以古为荣,以古为高,以古贤为楷模,回头是因为有过无比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古国,在一次次回头中获得修养和快乐,获得热爱伟大祖国的坚定信念。老象棋越下越有味,在老棋盘中走出新局面。中国画讲究传承,传承的是思想,是文化,是上乘的功夫。西画历史不长,西方人发现不以写实为高的时候,是因为照相机的出现可以取而代之,而中国人以意为之的手法则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的玉器中就已运用,并且延续不断,在艺术门类中广泛繁衍。而西画则无传承可言。

中国画充满哲学,易经的阴阳之道,佛教虚实观。中国画的功夫本身也是虚实结合,实的是笔墨功夫,书法的用笔方法,靠练,虚的是哲理,老庄之道,达摩之法,靠悟。一虚一实,全于画外求之。

中国画要求画家练手、练脑、炼心。练手是动手多画,练脑是多构思多想表现方法,提高创造力。而炼心,则不是练习,而是冶炼,在文化艺术各门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如读诗书,听音乐,看戏剧等,游历名山大川,也是炼心的一部分。只有情操高尚,心胸开阔,才能创作出超凡脱俗的作品。炼心是最重要的,李苦禅说:“人品不高,下笔无方”。人品一词,要两层含义,一指德行,二指品格,格,又涵盖一个人的气质与格调。格调不高,其画必俗气,匠气。某些人笔墨功夫尚可,而盲目求新求怪,哗众取宠,画人鬼头鬼脸,令人作呕,毫无美感可言,貌似脱俗,实则满纸妖气、阴气,这样的人就不能与之论格调。

从事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职业,但不仅仅是职业,它更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修生养性的行为方式,所以中国画家随着年岁的增长其作品越发老到,格调越发高雅,脱尽烟火气,日臻化境。中国画行业不像其他行业三五年可出师,没有几十年持续不断修炼,成不了画家,因为他需要修的课程实在太多。中国画有繁简二种体裁,简者表面看似易为,实则更难。看似简单几笔,笔笔见功,不可一笔有失误。且如同书法,必须一次性完成,不象油画可以覆盖反复修整。中国画是不可修整的不可复制的艺术。齐白石的几根柳条,郑板桥的几笔兰草,没有几十年功力练不出来。更重要的笔简意繁,既简既深,浓情淡出。简单的画要蕴藏深邃的含意,这就不简单,没有高深文化修养做不到。例如郑板桥在一幅《墨竹图》上题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萧萧的竹声,移情于民间的疾苦声,这就是画家人品修为的体现。板桥在另一幅《墨竹》上题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表面写竹,实写人的气格。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