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山水画的境界

孔仲起/文
2009年12月08日 09:27:2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孔仲起艺术专栏  

一、对“境”的广义理解

“境”是中国画的要素,尤其山水画。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境界”的问题,包括为人处世、适身处地、信仰追求、人生目标。而境界的最佳状态无过于时间的跨越及空间的包容;无过于“真”、“善”、“美”这个世间公认的标准,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根植于丰厚的中华文化,民族沃土的中国画,它涉及的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积淀,我们先民很早就重视和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先民就以河图,洛书,而后的太极八卦,周易观察自然变化和规律,以求心中有数,推断自己的处境,所以始终关注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促使自己置于天地自然和谐合一的境界。

公元前五世纪博学的孔夫子,总是在寻找天地自然变化的答案,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他不信鬼神,但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总结人生“五十而知天命”,即“境遇”,这个天是指人的生存空间,指深奥博大的天地风云,山川生灵。

“境”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景物、地理环境,但境的含义超越了土地、土壤的层面。清袁枚的随园诗话有这样的故事:“杨文公撰《宋主与契丹书》,有“邻壤交欢”四字。真宗用笔旁抹批云:“鼠壤”?“黄壤”?杨公改“邻壤”为“邻境”,真宗乃悦”。这一改从正体加深了边境睦邻的意义!而今对艺术的表达方式称之为“语境”,这是作者的形式语言传达的“心境”。佛家谓“物因心显”,“境由心造”,陶渊明饮酒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是诗人心和境交融的抒发。境也是“界”,儒家研究入境,佛家有凡界或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当今以界而定社会分工,如政界、学界、商界、文艺界……受释家渐次升级的三界影响而包含了阶层、地位和晶地的意义。

(责任编辑:桃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