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深情关注生活的探索者

——高天祥书画艺术论

刘新生/文
2011年08月08日 15:35:2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高天祥艺术专栏  

(四)秀中见朴,意趣盎然

论述高天祥的书画艺术创作,离不开两种文化现象在他身上的融汇整合。生于南方,南方的艺术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长于北方,北方的文化形态塑成着他艺术追求。于是,南方的秀美、灵气和北方的朴素、厚重就有机地结合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因而使的书画艺术表现具有起伏多变的艺术特点。高天祥的=}}画艺术中所谓的“秀”,一是指笔画的简约传达出的秀俊。如《百子同心》(辛巳年)表现的是粗壮的枝干上,五个硕大的石榴.丌口绽放,外露的石榴籽格外醒目。笔墨不多,效果却极佳。另外,《清趣》(庚辰年)、《寒香》(辛巳年)等概莫例外。二是用笔传神具有的秀巧。他的《枝上雀》(1998年),纤细的竹枝细而坚韧,小叶稀疏婆娑,一只小雀紧抓着竹竿生动地窥视着,整幅画用墨不多,突出了一个静字和一个动字。《时鸣春涧中》(壬午年)、《高唱》(《高天祥书画作品选集》)等都是他秀巧作品的代表。三是通篇结构传达出的秀美。通观高天祥的花鸟作品,他讲究对比又非刻意形成对比,而是重视自然态的呈露,用笔灵巧轻捷,着色更重视墨的表现效果。如果翻看他的一本书画集,可以感觉到他的作品的色的主调是墨而非色。这就使他的作品摆脱了雕饰的粉气,更多地增强了作品的品位而具有秀美的格调,也显示着作者的艺术功力。所谓朴,是指高天祥创作过程中用笔沉实感中具有的厚实,美而不艳中的素朴,作品气息中透露出的“厚重”感。秀与朴不是一对矛盾,而是高天祥书画艺术创作统一体中的两种形态显现,秀中透朴,朴中显秀,两者水乳交融共构作品的完美。秀是高天祥作品给人观感第一时间中的愉悦,朴是高天祥作品令人回味之处的咀嚼。正是这两种美感元素的糅合,使他的书画富有内涵,富有意趣。高天祥在自己的作品选集中自序道:“中国画状物言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骨法用笔,以及书法功力之深浅,遵循‘以墨为主,以线造型’之箴言。我虽年近七十,终觉未尽其志,无意渔樵,仍致力于书画,殚精竭虑,创格造境。‘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家乡湫水山之壮丽,三门湾之柔情,孕育出的生灵,应该有更高的格局。儒家之“致广大而尽精微”,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激励我如东海九曲弯环,恒变不居,伟然自在。对先哲睿智高华之感悟,去登极高峰,老骥伏枥。”(《高天祥书画作品选集》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长期以来,不同的地域文化培育了高天祥,使他形成了多元的美学整合,在作品中呈露出丰厚的艺术蕴涵,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表现特色,产生了大量的高水平作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老当益壮的高天祥不仅愈来愈沉浸在书画艺术的创作中,而且更不知疲倦地拓展着创作的题材。特别是伴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深入发展,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并且把创作对象也更多地转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产生了一系列表现现实生活的有分量的作品——用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生活。他一直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应该为社会进步提供积极健康的作品,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基于这一理念,他不被浮躁的世事所干扰,没有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中片面追求短平快,单纯获取经济利益,而是以一颗感恩的心,一种赤子之情,感谢时代的阳光、温暖,为着建设和谐社会和营造健康文明的人民生活进行更积极地、深度地思考、发现、创作,使作品包含浓郁的时代感,在强烈的责任感中体现出旺盛的艺术活力和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存在。可以相信,高天祥一定会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为人们展示社会的美好和生活的绚丽!(作者: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影视艺术专业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