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深情关注生活的探索者

——高天祥书画艺术论

刘新生/文
2011年08月08日 15:35:2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高天祥艺术专栏  

纵观高天祥的人生经历,他的书画艺术创作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进步的。从新中国成立历经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洋溢着建设、斗争、改革激情的岁月。每一个身处此境的人都难免烙印着时代的印痕,高天祥同样如此,他的温情之中也融入了激情的成分。但是,具体分析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注意到,他的艺术创作表现仍然是贯穿着温情的主线,体现着对情感的品味,彰显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可以说高天祥对生活温情、敏锐的表现,首先体现在他所描写刻画的对象上,每一件作品都是他感情倾注的结晶。

大学期间,他发表的作品……没有运用时髦的口号式语言,而是心系农村第一线,敏锐地注意新事物的存在,温情脉脉的表现农村的新景象,折射着农村的变化。

大学毕业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作为一个书画艺术工作者要承担许多应时的,舂=传任务。但是,由于他所处的地方是沂蒙老区,那里历史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红色文化浓郁,他朴素实在的秉性使他能够自然地融入这片沃土之中,吮吸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营养,因而许多有意义的人物触动着他那敏感的艺术心弦,使他涌动着创作的激情。基于此,他发表了一系列散发着泥土芬芳、自然清新并没有注入特别的政治色彩的版画和中国画作品。如《常给大娘捎个信》叙述是军民任水情;《沂蒙山月》、《养蚕姑娘》反映着平常的事和普通人的内在情愫;《春灌》表现的是发生在农村里用拖拉机做动力浇地的新鲜事。等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天祥的花鸟创作进入了收获期。这一时期,他的牡丹、紫藤、竹子成为情怀倾诉的主话语。事实上,度过十年浩劫,结束了混乱的社会局面,他作为经历过新旧社会对比的人,更明白安定的深刻内涵,他的心情也表现出别样的激动。牡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认知符号,它的形象表达传递的信息是富贵吉祥,温文典雅。因此,高天祥选择了这一传统的题材,运用热烈怒放的绚丽,宣示他走进新时代的欢欣和对新时代的挚爱。
 

进入二十一世纪,高天祥的绘画艺术表现为更倾注于社会问题,创作题材上有了很大的转向。他一定程度减少了花鸟的创作,更多地通过人物形象塑造表现生活。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社会组织结构进入了不可避免的转型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工队伍的壮大,他们浩浩荡荡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大军。同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必然出现在人们的目光关注之中。此时,农民工的形象也就成为高天祥艺术表现的重点。如《农民工》表现的是几个农民工正在忙碌地粉刷刚刚竣工的墙壁。墙壁上刚刚刷了几刷子,鲜红的颜色像升腾的火炬引人瞩目。并不复杂的构图,简洁而明快,可是农民工的辛苦劳动,他们为城市建设付出的汗水,他们质朴却又是火热的情怀跃然纸上,整个画面充满着动感,具有蓬勃向上的力量,让阅读者油然而生对农民工命运的理解、关注和尊敬。

高天祥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可以分为平常题材关注和重大题材关注。作为前者,如反映教育的《学府春秋》;小学生早起上学的《莫道人行早》;认真学习的青年人《才华青年》、《至乐读书》、《晨曦》等,折射着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学习渴望的自觉,展示了重视读书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貌。反映尊老爱老、官扬人间爱心的《人间重晚情》;倡导积极锻炼,加强老人健康的《千秋万代》;反映社会变化新貌的《三门湾畔》等,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文明。作为后者,如反映奥运会火炬登上珠穆朗玛峰胜利喜悦的场景(《雪巅圣火》);也有灾难降临时人们的众志成城——如军民共同抗击南方冰冻的场景(《经霜冒雪见奇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发生的动人故事(《汶川心语》、《情暖生命;、《汶川通讯寄天下》、《手拉着手永不放弃》、《废墟下的亲情》、《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爱在人间》)等,其中有共和国总理的身影,有军人的英勇,有人
们的爱心,无论是小题材还是大题材,高天祥情感的投入和询问的意义都是深厚的,他努力刻画昂扬的时代精神,表现集体主义、英雄主义,雄壮与柔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寄托着对人的关爱——充满着善心、爱意的叙述。而且其中有许多场景,是他在看电视时,两眼噙着泪水朦胧中速记的,他的这些创作,完全是用泪水合着色彩用心完成的,作品中无不蕴涵着创作者无限的爱意。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