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在历史语境中推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百年学案2015南北高级论坛综述

2015年06月03日 09:47:3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5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百年学案2015南北高级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童庆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夏中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罗钢、广西艺术学院教授黄海澄等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30多位教授、学者,就当前文学理论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路径与方法等进行了研讨。

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语境化及其意义》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代的文学理论研究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当代文学理论缺少现实感和历史感。文学理论一方面没有跟现实的、生动的文学创作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过于注重逻辑推演,没有注意在历史语境中把握对象。因此,提倡做一些具体而微的“学案研究”,对文学理论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学案研究”的方式来研究思想家及其学术思想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创举。他的《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在观念史、学术史和思想史等维度上都体现出卓越的价值,并成为后世学案研究的经典范式。其后学案研究成果代出,如清末梁启超的《墨子学案》、现代学术大家钱穆的《朱子新学案》等,都依循着黄宗羲创立的这种学术理路。

本次论坛上介绍了5个具体的学案研究,涉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王国维研究、朱光潜研究等多个论域。在当代学人中,夏中义长期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的学案研究。在论坛上,他以《“纯文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观——重估郭绍虞、朱自清、钱钟书在1930年代的学术论衡》为题,从研究对象的比较、文献材料的运用、概念和争论的处理等方面,具体而微地展示了学案研究的历史视野。罗钢则结合自己的“十年磨一剑”之作——《传统的幻象: 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有针对性地讨论了在学案研究的过程中处理运用中西方文献方面的心得体会,并展示了学案研究可以达到的理论高度。

针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有效性问题,张江提出了“强制阐释”的概念。他认为,西方文论的引进开阔了文论研究的视野,对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不能仅仅借用西方理论,而是要在深刻把握中国的文学实践,以及具体的历史和文本的基础上,保持理论的生命力。

童庆炳对文论的学案研究范式的特点作了总结。他认为,学案研究要求在理论研究中引入历史维度,尽力还原历史语境,兼顾历史与逻辑的双重维度,揭示文学研究对象的真相,清理争议过程,最终达到生发新的理论、新的话语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正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案研究的3个环节,即追溯理论问题的源头、展示理论问题的历史过程和揭示理论问题的现实意义。

与会的多位学者也指出,当下国民的阅读现状和理论界的批评现状都很堪忧,而学案研究的范式可以为反思和突破目前的批评困境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当代的学案研究中,研究者在辨析论争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时,不仅要重视文本分析,而且要将文本、研究对象推回历史现场,将理论问题交给历史。努力倡导一种回到现场、回到文本的批评并身体力行,有助于大力推进有生命力、接地气的批评研究。通过还原历史语境,准确把握与运用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口述史、田野调查等研究方式,充分激发出切合当代问题意识的新概念、新话语,并更好地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以实现中西文学观念、理论的交流、沟通和融合。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