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文化底蕴支撑传承创新

2013年04月17日 11:50:4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宜兴紫砂,作为工艺与人文融合得最好的手工艺之一,其精工品质和文雅气质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受众群体早已超越了国界。在紫砂名师林立、各擅其长的江南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秀棠的才华、技艺和成就尤其引人瞩目。他的陶刻传承正宗,融会了书画和铭文的美感;壶艺造型新颖、古朴大方;雕塑在宜兴开门立派,让宜兴紫砂雕塑在题材上与“泥人张”“佛山公仔”等知名人物雕塑拉开了距离。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工艺之余搜集文物史料,整理技艺口诀,描绘陶工形象,大胆着书立说,文化传薪,泽惠后人。

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徐秀棠卷》首发式暨徐秀棠紫砂精品展、徐秀棠紫砂艺术研讨会在北京承露轩艺术馆举行,艺术馆中陈列的徐秀棠人物紫砂精品令人惊叹。

“他开创了紫砂的雕塑时代”

提到紫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紫砂壶。“那是因为做紫砂雕塑不容易,造型雕塑有难度,工序也复杂,更需要很强的创造力,因为造型是千变万化的。从历史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像徐秀棠这么专攻紫砂雕塑,我觉得他开创了紫砂新的雕塑时代,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  说,他最看重的是徐秀棠作品中的继承与创新。“从他这么多品类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先辈们的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艺术技巧和技艺,也可以看到新的探索。这所谓的新,包括艺术题材的广泛,他的作品中既有反映民间故事题材的,反映文学大家的,同时还有很多反映当代题材的。他的艺术形式也是多变的,既有写实的作品,也有运用当代艺术语言的作品,比如‘禅’系列,就很好地运用了现代雕塑的时空对比。” 张  说。

说到继承,就不得不说中国工艺美术特有的师承关系。“中国工艺美术师承很有意思,是代代相传。”文化学者赵珩说。1937年,徐秀棠出生于宜兴紫砂徐家,他的祖父、外祖父、母亲就做紫砂。“他们母子、父女、婆媳、夫妻之间复杂的继承关系,表现了中国工艺美术传承上极大的特点。”赵衍说。后来,徐秀棠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民间雕塑班进修,还跟随“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景祜学习彩塑。

徐秀棠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改革开放后他将创作思考和视角迅速转向了文化史上引起他共鸣的人物故事。“紫砂是硬碰硬的东西,你有多少功底就能展现多少功底。徐秀棠对宜兴的土都有非常深的研究,他的雕塑样式非常多,从写实到写意,一直到抽象都有。《永恒的生命》这一系列,外国人看了也产生共鸣,十八罗汉做得非常活泼,形态各异,他做的民俗雕塑,特别有生活。这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喜爱,同时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对生活的热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说。

第一个买地盖陶庄

占地30亩的“长乐陶庄”,从门口“唯吾知足”四字融成一个字的巧思,到复原的龙窑原貌,到历代紫砂大师的神态刻画……紫砂文化在此活化成一种美好生活与文化情怀。这是徐秀棠自己的产业,早在1987年,他50岁的时候,便冲破体制束缚,建立了雕塑分厂,从计划经济转到了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来。

“离开紫砂厂,我是第一个;买地盖陶庄,我是第一个;都是走在社会发展前列。现在是经济社会、多元化社会,有的人为了资本积累凡能挣的钱都挣,我属于该挣的钱就挣,不该挣的钱不挣。”徐秀棠说。改革开放释放了他的灵魂,使他的艺术之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同时他又是个性的,对现在工艺品市场的乱象,他深感担忧。

新的时代呼唤像徐秀棠这样的真正的大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说:“我们原来评大师的宗旨,是为了传承我们传统的技艺,在当前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争着评大师,评上以后,作品的价钱就翻倍。”赵珩说:“现在自称为艺术家、大师的太多了,车载斗量,可是艺术家应该是有韵致、有灵魂、不媚俗的。”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提到了工艺品产业化的问题。“目前,中国艺术陶瓷的产业化程度很弱。可能由于紫砂壶太热了,就冲击了紫砂雕塑这一块,要说徐秀棠自己带出来很多传人和徒弟,但是现在都纷纷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没有形成一个抱团的文化产业。中国陶瓷到现在没有自己的设计,也没有自己的品牌,都是来货加工。”张守智说,“目前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当中还缺少对产生链的思考和认识,自主创新,搞品牌经济是工艺品发展的方向。希望像徐秀棠这样的大师在艺术和市场方面做出的探索能给业界带来启发。”

止息杂念、心气平和

很多专家认为,徐秀棠的紫砂人物雕塑佳作《秋有佳色》既充分体现了徐秀棠获得事业成功之后的从容淡定,又体现了一个手艺人在长期治学之后内在升华的儒雅品格。《秋有佳色》塑造的是一位无名女子,其姣好的面容平静优雅,立定秋风的身躯稳实坚定,极目远眺的眼神中依然保持对真善美的执着祈望。邱春林说,在创作《秋有佳色》时,徐秀棠既没有使用他最擅长的写实风格,也放弃了对人物故事的“细节化”表述,而采用了相对抽象、洗练的形式语言,更好地诠释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综合思考。在很大程度上,艺术正是创造者人格的体现。

杨永善说:“徐秀棠喜欢学习,喜欢读书,他的文化素质非常好。历史的、现代的、美学的理论他都在研究,也给一些初入这个领域的人做了榜样。” 徐秀棠说:“在紫砂文化的传承方面,我是尽力在做工作,比如编纂《宜兴紫砂》。现在总觉得我们业内潜心紫砂文化研究的人还少了些。”

赵珩说:“紫砂工艺和其他的工艺有所不同,可以说紫砂工艺一直伴随着中国文人文化的发展,也以中国文人文化为依托。我看了徐先生的作品,最大的感受是他富有非常强的书卷气,徐先生是学者型的艺术家。这是我们今天很多艺术形式最缺乏的一种对艺术家的要求。我觉得徐先生很多作品深得古人‘三昧’,其实‘三昧’极其简单,就是止息杂念、心气平和的创作心态。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止息杂念,心气平和,没有它就不会产生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