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国学不是老古董

2013年04月02日 11:37:0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国学在21世纪成为一个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国学于今世的正能量指向是什么?我们须将它置于一个人类和全球的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国学不是博物馆里岑寂的老古董,它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长青不败的智慧,它寄托了一个将被人类的智者接受的可以实现的梦境。”日前,在北京中国记协大楼举行的“谈国故学 圆中国梦——范曾先生《国学开讲》专题片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范曾先生如是说。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媒体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提升文化凝聚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思想文化氛围,中国记协举办了这次座谈会,深入剖析、交流《国学开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素养,以国学阐释国家价值观、民族价值观和百姓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成功做法。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以及曹焕荣、李春林、徐滔、张颐武、万俊人、谭飞、刘波等近30位嘉宾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据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介绍,由范曾先生任主讲人的北京电视台《国学开讲》栏目从今年2月推出以来,节目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片以娓娓而谈道国学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弘扬中国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新闻媒体“改文风”的优秀范例。

王文章说,国学是我国近代以来学界和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范曾先生研究学问厚积薄发,《国学开讲》是在国家倡导文化强国的方针下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实践。他认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在融合中存在的间隙补充好,其次要科学理性地理解现在的文化现象,当代的文化创新要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优秀的、符合当代文化发展方向的、具有恒久价值的内容和深湛的精华部分,通过正确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传播给广大的群众。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包容与融合的精神,要在传统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最终形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翟惠生说,范曾先生主讲的《国学开讲》栏目是在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范先生不是玩古董,而是在传播东方的智慧。不是就国学说国学,而是就国学在说国事、家事、天下事。25年前,范曾先生就讲“要重塑灵魂”,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要来凝聚灵魂,人人都要有出彩的精神,每个人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学开讲》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文化栏目,也是文化性很强的政治栏目,其文学性表现了对于文化的深入浅出、结合实际、不教条、不刻板、与时俱进地传播。

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徐滔说,如今打开电视,很多栏目在鼓励人们去竞争,《国学开讲》的播出可以借诸子百家的学说来审视我们自己,可以认识我们自己真正的生活。认识国学,是激发我们文化自觉的过程,也是重建我们文化自信的过程。范曾先生的讲座不晦涩,不枯燥,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领略到精髓。他讲国学是从一名学者的角度,更是从长者的角度。和很多栏目相比,《国学开讲》贵在给了观众现场提问的机会,而先生的回答也是从国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的常识。

在座谈会上的提问环节,本报记者问范曾先生:“国学是一个让人敬畏的词汇。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在《国学开讲》的典籍选择上,先生有什么考虑?另外,大家刚才对《国学开讲》的成就也都作了充分肯定,您本人现在回头来看《国学开讲》,是否觉得有什么遗憾呢?”

范曾先生说:“编撰《四库全书》,18世纪中期从全国搜罗了8万卷,全部运到了北京。乾隆皇帝当时说私人藏书如果捐给国家,皇帝就给他奖励。如果不愿意捐就借,用完了以后再还给书的主人。当时,谁敢不拿出来?后来就由三千多人抄写了10多年,抄出这四部书,有几十亿字,任何一个学者毕生都看不完。词句深奥,很难领会。

18世纪中期以后的书呢?又有多少?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最经典的,但是经典永远是少数。如果要选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我认为那就是朱熹,他能够抓住最要害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像章太炎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会引起群众反感,他就是以读不懂为他的“奋斗目标”。能说得简单的,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复杂呢?既然能够说得单纯一点,何必复杂呢?

我觉得真理总是单纯的,所以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我想中国既然提倡国学,应该编一部大学国学课本、中学国学课本、小学国学课本,这个是可行的,要请真正的有知识的教授集中精力来搞。过去,各个大学都有语文课本,南开有南开的,北大有北大的,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同心同德组在一起来编课本,这个课本正是精华中的精华,但是也要有鉴别力。回答你第二个问题,遗憾是永远的,有时讲完了下来就想,刚才那句话如果那样说会更合适。将来我的《国学开讲》还是会出版成集成书,在里面应该会有所补充。”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