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新颖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2013年03月27日 09:32:4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文艺生产消费一直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学界对文艺的商品化、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艺术生产、文化消费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系统研究。伴随着数字媒介转型,多样化的媒介形态日新月异,信息传媒语境中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成为了近几年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何志钧教授等人所着的新作《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就显示了这一转向。近年来何志钧教授等人从对文艺生产消费进行基础学理的研究转向了对数字文化、“博客”“播客”、电子游戏、网络文艺等多样化的新媒介文艺形态进行具体分析,认真梳理和总结新媒介语境中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化和新规律,高度重视文艺理论和美学面临的新一次“数字媒介转向”。《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显示了作者对这一转向的学术敏感和理论追问的执着。

细究起来,这一理论着作与何志钧教授等人长期以来从事的文艺生产消费研究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研究路径,而是呈现出一种内在的传承关系。如果说以往他们立足于学理层面,对文艺消费的内涵、文艺消费主客体、文艺消费与文化转型的关联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分析了文艺消费在处于前现代、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的不同语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那么《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就是对文艺生产消费处于信息化、消费化的高度现代性阶段所作的细致审查和深入思考。

在该书中,作者力图把握新媒介与文艺生产消费的会通逻辑,揭示和阐释新媒介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变化的内在理路,诠释新媒介文化背景中文艺生产消费的发展态势。该书首先对“媒介”“传播”及“信息”“信息社会”“后信息社会”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细致辨析,强调“媒介”“传媒”总是动态地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中,是变动不居的。论着梳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数字媒介传播等次第演化的媒介形态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而着力透视传播形态演进影响下的文艺审美形态的变迁,为后文重点有力地分析现代新型文化媒介场域中的文艺生产消费的发展态势,即从机械复制到数字化复制、从批量生产到量身定做、从文化工业到文化创意的变化举纲张目。

“媒体作为文艺生产的要素”是该书着力论述的一个关键点。目前学界,多数学者在论及媒介与文艺生产消费的问题时,多将媒体视为外在于文艺生产的一个附加物,该书则对媒体与文艺生产的内在关系、丰富意味作了深入细致的界说。“注意力效应”也是此论着的亮点之一。该书对“注意力”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从经济学、传播学领域转入文艺学领域,着重考察了“注意力”与文艺生产消费之间的双向关系。一方面,作家、艺术家等文艺生产者具有明星效应,他们与媒体积极合作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媒体的包装将艺术产品由创作领域导入流通领域。由于整个社会文化的转型,新型文化媒介人成为当代文艺生产大语境中异常活跃的新文艺生产群体,文艺生产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另外,数字化媒介形态下的文艺消费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文艺消费主体一边享受着数据库所带来的便捷与信息共享的权力,一边也面临着个人私隐在数据库面前彻底曝光、暴露无遗的去隐私化的透明化危险。在信息传媒时代,数据库操控着话语权力,实现了对文艺消费者的控制与“监视”。与此同时,数据库也改变了文艺消费的模式和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由此传统的文化理念、美学范畴、古风遗韵也势必在虚拟世界的文艺消费中脱胎换骨,不得不说,这一视角是新颖而独特的。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