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如何正确看待艺术品基金投资

2011年09月28日 10:14:34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拉封丹的寓言《两个谋熊皮的伙伴》的故事被人所熟知,两个伙伴手头缺钱,于是向邻居皮货商预售一只还未被打死的熊的皮。然而,当他俩见到熊时,却吓得惊慌失措。生意以失败告终,留下了“千万不能图谋出售一张还没有被打倒的熊的皮子”的警示。艺术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头“熊”,有人用这个故事来形容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模式。然而,有趣的是,正是以“熊皮”命名的艺术品基金却在艺术领域掘得了第一桶金。

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 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据说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家基金公司墙上挂了一张熊皮。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在持有基金的期间,这些买画人将画作当作家里的装饰。1914年,法国艺术市场上演飙升神话,他们购买的这些艺术品炙手可热,于是将这批画作送上法国拍卖公司德芙欧上拍。最终,他们买到的这批艺术品总额上涨了近5倍,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10倍。这群投资者遇上了最好的艺术家价格上升的最好时机,可谓千载难逢。另一个更为大胆的投资是1974年的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在当时,其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勒温(Christopher Lewin)目睹英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伦敦股市停滞不前,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决定从基金中拿出4000万英镑(等于今天的2亿英镑)投资艺术品,他一共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投资类型多种多样,以降低运作风险,其中不仅有古典大师的作品,还有中国的瓷器。这笔金额占投资组合的2.5%。从1987年至1999年,以这批基金购买的艺术品陆续在苏富比成交,全部脱手。最多的是1989年,苏富比在当时宣称,那是“多年来最重要的单一藏家拍卖会”。其中,德国古典大师丢勒的版画《圣母、圣子与梨》(The Madonna and Child with a Pear),估价为1万至1.4万英镑,最终以1.045万英镑成交。然而,就在一周之后的苏富比拍卖上,一幅同样主题,保存状态相当的丢勒作品上拍,作品估价为4000至6000英镑,但最终仅以4400英镑成交,不到之前作品成交价的一半。幸运的是,基金是在市场最高点时将这批作品脱手,年化复合报酬率为13%,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投资报酬率。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虽然他们建议投资的主要作品为印象派及现代主义大师以及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但是当代艺术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些银行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在此期间,客户可将作品借出,做展览,以增加艺术品的价值,同时还提高了拥有这些画作客户的名声。在2005年至2007年,在佳士得与苏富比前任负责人以及华尔街的财富管理人士的操盘下,有十几只艺术品投资基金将艺术品证券化了。他们将多件艺术品组合成为一个投资标的,让投资者购买股份,这种方式和中国现行的艺术品产权交易所的模式是一样的。这几只基金都以高净值人士、退休基金及民营银行为目标客户群体,最低投资门槛为25万美元。其中,有几只艺术品基金仅仅炒作比较看好的年轻艺术家,并且购买足够的作品,形成垄断,以控制二级市场。有的基金将目标瞄准那些正在处理债务、离婚或者办丧事的艺术品收藏家,只要有意出手,他们迅速奉上现金,争取这部分艺术品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而且在卖出时也有很大的保障。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