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观点交流

直面当下农村生活现状

白烨/文
2010年01月04日 11:25:29  来源:左岸文化网

四川青年作家钟正林,近年来颇有些异军突起的意思。近些年,他发表作品的频率甚高,且多发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重要杂志,一些作品还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刊选载。

钟正林的中短篇小说,他自己有着“反思工业”和“关注生存”两大类的分别。就我阅读的观感看,这些区分尽管显示了他在乡土题材写作中求新求变的意图与努力,但在总体样貌上,他的这些作品仍然是直面当下农村生活变动中的现状,只不过是他更为关心的,是这些环境与氛围的变动,给农人带来的生活的困惑,造成的内心的苦痛,乃至说不清又道不明的种种隐痛。正是这个着意于“隐痛”的写作,体现了钟正林在乡土题材写作上的一些独到的追求,并使他与别的同类作家明显地区别了开来。

钟正林的小说作品,主人公大都是普通农民或底层农民工,场景也多是川西一个叫青牛沱的地方。这个青牛沱与西部大多数乡间村镇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也悄然变更着农人们的生活计划,所有的困惑与烦恼,也就不期而来,始终相随相伴。《户口还乡》里的大田,一直为妻子帮容的户口问题愁烦不已,苦恼不堪。三年前,找了各种关系,花了三千元钱,才把帮容的户口从农村转到了城镇;但未料想三年间家乡加大了改革力度,发生了新变化,凭农村户口就可享受山区开展旅游的收入,并在林权改革中分得山林。帮容就要大田把她的户口再转回去;但此一时,彼一时,再转户口不仅要到处托人找关系,而且要花钱,还要面对户口冻结等难关,大田真是一筹莫展。

如果说《户口还乡》描写的是时势变异造成的生活难题的话,那么《水泥》一作则是从物质层面的变化来表现进城打工的品能的人生困惑。几年前,他在家乡因为盖不起像样的水泥瓦房,眼睁睁看着未婚妻嫁予别人,下了狠心到水泥厂来打工,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终于盖起了水泥瓦房,却因家乡要发展山区旅游,所有房子要统一改成川西民居,他彻底懵了:“搞不清楚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相较前两篇作品,《气味》与《秃了》两作由日常生活事象入手所反映的困窘境况,更是异样,也更为蹊跷。借着农闲时间到化工厂打工的富娃子,因为身上沾染上了一股奇怪的异味,让妻子冬梅难以忍受,两人渐行渐远,甚至“那事也淡了”,之后还分床而居。钱是挣到了,情分却淡了,两相权衡,得不偿失(《气味》)。

从为户口还乡而犯愁的大田,对水泥爱恨交加的品能,到沾了一身异味的富娃子,为一切都“秃了”而焦虑的王小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窘与困难,既始料未及,不可回避,又没有具体的对象,无以追究,真是有苦难言,无处诉说,属于名副其实的“隐痛”。把目光越过表面的事象而聚焦于当下农人的内在“隐痛”,作者钟正林由此显现出了自己的情感取向。而在这种“隐痛”的揭示里,钟正林只是如实地描述出事象本体,事态本身,以及置身其中的人们的内外交困。但这种不动声色的生存纪实与状态写真,却有着一种莫名的撞击力,或让人为之震撼,或让人陷入两难,在这里,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潮流与走势,是置身其中的农民个人所难以左右的,他们只有被动承受,默默消受。

(责任编辑:吕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