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贵在审美的眼力

——观画展札记三则

雷正民/文
2009年11月20日 16:33:2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雷正民艺术专栏  

我们在观赏古代雕塑时完全不是这种感受。恰恰相反,初看似乎过于肥大的头,不完全合乎解剖的四肢,差不多姿势的众神,细细琢磨却越看越有意味。就以大足石刻的几尊女菩萨来说,有的已风化剥蚀得轮廓模糊,有的干脆被敲掉了一块,很不完整,当然遗憾;但其表情、其灵魂,却依然没有走神,有的威严、有的慈祥、有的智慧、有的妩媚。各个体态殊异,个性鲜明。古代雕塑家不追求面面俱到的精细刻画,而是抓住特点,适度夸张,造成大的效果。同时,对典型的细节又绝不肯放过,看那沉思远虑,流波欲动的含情双眸,诱发着观赏者的想象,使我们这些并非虔诚的信徒也十分神往。

修复古建,重塑金身的艺术活动,不可不研究传统艺术的精华,创造新的艺术,也应从祖国古代灿烂的艺术遗产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劝君且莫出此狂言。不列榜名的根雕艺术,上乘之作,也是难能可贵的。

“根的艺术”这个新提法,多少道出了这门艺术的特点。根雕艺术主要靠的是审美的眼力,加工应当循着惜墨如金的道理,以呈现天然之趣。

雕塑家首先应是根雕的行家里手,它涉及如何鉴别、选材、利用不同材质的固有特点的问题。雕塑《日日夜夜》用了洁白温润的大理石,更加突现白衣战士慈祥圣洁的灵魂。而花岗岩的斑点,恰是《江丰》形象的固有血肉。

乍一看来,你也许怀疑,根雕岂可称之谓艺术,甚不以为然。然而,一个狂舞的演员,一个海浴的游客,飞鹰、走兽,活脱脱像艺术大师信笔涂抹、酣畅淋漓的速写,不能不为之倾倒叫绝。意料不到的夸张,更是神来之笔,妙在真真假假,似与不似,浑然天成。能引发共鸣,必有所似,但太似则神采尽丧,正是白石老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

自然美赖有人的欣赏才能出现。在盘根错节杂乱无章的根须中看出大干世界的种种形象,说明人在审美意识作用下,进行着美的创造。很可能失之交臂的废弃之物,一经独具慧眼的艺术家青睐,不仅点石成金,且能被大众所共赏,说明艺术的独特发现会得到社会的公认,而发现美的才能——丰富深厚的审美情趣,是需要专门学养的。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责任编辑:桃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