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艺术需要精心锤炼

雷正民/文
2009年11月20日 16:47: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雷正民艺术专栏  

展览会上一再出现组画、联画作品,透露出一个可喜的讯息。美术家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者深有感受,兴趣较浓,选定一个“方位”和领域,反复观察、酝酿、思考、追求,进行不懈的挖掘探索,以期在更大的规模和深度上,概括现实,再现历史,创造精美的艺术。无疑,这种进取的方向是值得赞许的。

试看:《路漫漫》、《抗联》、《太行山人》这样的历史内容;《草地八月》、《胶东人家》、《火把节》这样的乡土情调;《鞍钢》、《为了明天》这样的新长征颂歌。如能全部展出,是相当壮阔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屠格涅夫一组连续性长篇,杜甫的组诗“三吏”“三别”,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等等古今中外的鸿篇巨制,都以宏伟的构思,高度的概括,精微的描绘,意蕴情趣的艺术,呈现出“永久的魅力”,勾画出时代的面貌和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术家,理应有超越前人的魄力。

选题对艺术家来说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处理问题,满足于说明一个问题,设置某些情节,不加取舍地罗列生活现象,并不能“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而所谓本质的表现,又不能是拉斐尔式的脱离了现实的夸张。某些作品所以让人感到有“画室味”“舞台腔”,就在于没有把握生活的真谛,未能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和美。作为造型艺术的视觉形象。如果停留在概念阶段,类型化的人物,尽管安排布置得怎样热闹,也只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是不会激动人心的。

要顽强地精心地锤炼艺术。形象思维是在许多次反复中深化的,艺术也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精益求精。我们既已摆脱了过去那种不从个人真实感受出发的赶浪头、派任务、“三结合”的局面,有可能选定一个长期作业的方位,就要坚定地钻研下去,得其真趣,笔底生辉,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杰作。生活中提供了张志新、蒋筑英、张海迪这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人物原型、我们的艺术理应以史诗般的笔触塑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那将是具有真善美的不朽的艺术。

(责任编辑:桃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