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山水画书写性浅析

刘建民/文
2015年03月23日 10:39: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源远流长,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书与画从原始形态的脱胎、分离到各自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书画从形到意的联系一直是割舍不断的。

在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一批主流画家,初步认识到传统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他们强调“工画者多善书”。宋代中叶,文人画家更是强调书与画二者关系的一脉相通。中国书法的点画传情与直抒胸臆,变成了中国画的笔墨写心与直抒情性。甚至从宋代宫廷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也能读到书法用笔的味道。元代以后,画家们更自觉地认识到书与画的关系,并在艺术创作中身体力行。元人赵孟頫开创了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其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一开创之功,突破了宋人的描摹之迹,其影响至深。明清以来,对以书入画的强调、对笔墨的重视,成为文人画家乃至整个画坛创作的总体趋向。

杜甫曾形象地描绘了他观张旭草书的感受——“铿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这强烈得像山洪爆发般地倾泻,俨然一幅磅礴的山水画。

中国画的经营位置历来讲究取势,即画面的视觉力度。这种势的形成,无论在画面整体布局或是局部的点线处理,都像书法一样,强调一种势的连接——或起承回转,或线断意不断。它体现的是一种深层的思想,一种内含深蕴的人文特质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个性精神。这与书法的“绵里藏针”、“笔断意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