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林存安:借古开今 墨语皖韵

2015年02月04日 10:32:1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林存安: 1955年10月生于安徽皋城,山东平邑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成员,合肥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书画院特聘画家。现任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艺术也一样。有时候,我们跟功利近了,离山川远了;跟物象近了,离心灵远了;跟时代近了,离传统远了……然而,林存安却能在古今之间游刃有余,他借鉴传统,融入时代,用传统的积淀写就当下的气质。

初见刘存安,正值“异•境——2014京皖名家交流展”开幕仪式,那张儒雅而不失爽朗的笑脸让我印象深刻。看着他的一幅幅作品,如同欣赏一曲淡雅别致的皖调,亦若拉开了安徽的一扇大门,尽是安徽的山山水水,真实、质朴、简约,和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诚挚深沉,平实洗练,简直就是生活的一个缩影。

张璪曾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在我看来,林存安的画不仅“走心”,还有文源,有书卷气,有气韵,还有——生活。

“学画必读书,国学底蕴是中国画的基础和前提。”林存安特别强调作品的内在精神修养,尤其是神性气韵和意境情趣。他认为,一幅没有文学底蕴的作品,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驱壳,是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的。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当时遭到了很多画家的反感,但我去非常理解吴老那番话的深刻含义,因为他清楚的看到了当代艺术创作者的致命弱点,即思想性和文化性的极度匮乏。

“作为一个书画家,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靠玩弄技法,是不可能提升不了你的艺术境界的。”文化底蕴和籍此孕育出的思想境界是书画艺术的永恒的支撑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一定的文韵,还需要一定的阅历,才能撑起宏大的气之韵。
林存安便是是一位行走中的艺术家,他从小就热衷游走青山绿水。从皖西秀丽豪气,清幽诗意,到黄山的大家风范,奇履灵妙,他都能够寄情其中,用手中的画笔扬洒出有血有肉的生命。

“艺术是需要有生活的创作,从生活里提炼并汲取养料。”林存安的画贴近生活,也贴近大自然中最宁静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中国山水画最本质的东西,这是中国山水画传统中非常宝贵的内容,是心灵深处的追求。

师古不泥土

“不学传统,画则无根;没有生活,画则无情;如无创新,画则无魂。”林存安在艺术道路上一直遵循着这条“借古开今”的理念。

林存安的山水画能够别开生面,便在于他始终奉行不断深入传统与不断感受自然并行不悖的山水画创作之路。

“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加以创新。”他认为,创新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中国画十分注重文脉,这也是区别于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地方。

林存安不仅注重从临摹渐江、汪之瑞、梅清、查士标和戴本孝等新安画派诸家的作品入手,从中不断加深和丰厚他对于传统山水画精神与笔墨的理解和积淀。而且走 遍了皖境的山山水水,用自己对于自然丘壑的真实感受去印证古人笔墨,从中领悟新安画派诸家对于自然丘壑的取舍与有选择的表现。

他从临摹入手,学得传统山水画的笔意墨蕴和古雅沉静的境界与格调,反对食古不化,唯笔墨而笔墨。他从感受丘壑的真实性入手,不断调校自我感受与古人笔墨的 异同。他反对西画式的写生,力避只画眼中所见而忽略了对于感受真实性的概括与凸显。在他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更注重对于自然山水感受真实性的捕捉,并通过观 察与默记,用笔意墨蕴逐渐显影涵养于胸次的丘壑与意境。

“我希望自己在植根安徽这块文化沃土的基础上,在研究新安画派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带有我个人印迹同时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当被问及最满意的一幅作品是什么时,林存安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艺无止境。”

纵使他在中国画的园地里收获太多,他也从没有满足过,“每一个时间段都有每一个时间段的成长和进步,永远没有最满意的作品。”看着他笑容里饱含的信心,我相信他会继续负重探索,默默耕耘,向着更新的境界迈进。

静心求宁静

内美静中参。林存安在中国画的领域里,追求笔墨的同时,更重视内美,重视诗书画的全面修养。

林存安是一个特别注重笔墨情韵和淡雅之趣的人。他的作品尚简淡、重雅韵,又尽力发挥诗文和书法别具一格的作用,使画中艺术形象所蕴蓄的思想感情和美学情 趣,在诗、书、画珠联璧合的统一中得到鲜明呈现。刘大为先生称赞说“林存安是一位修养全面的中国画家”,“他的画有书卷气,有笔墨,有气韵,有生活”,绝 非过誉之词。

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下,林存安始终保持一份纯澈的清心,在热闹都市里向往乡野乡村,在古雅幽静里寻找超拔脱俗,他总有他的办法做到独“善”其身。

“书画至于我,是一种陶冶情操和提升修养的兴致所在。”林存安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有一块精神家园,可以把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感悟汇集在那里,这也是他自我修养的一块净土。

“在精神家园里耕耘,可激励他不断去学习、求知、进取、提高,在耕耘中净化心灵、升华境界,还可以增加统筹、协调的智慧。”这是所作《学画感悟》中的一段话,它真切道出了存安先生在繁忙政务及应酬之余,何以对书画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缘由。

他倾心于书画,除了自幼培养的兴趣爱好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女儿林苑在《淡静的世界》里所说:置身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面对每日应付不完的公务,“其 内心的渴望与外围的世界似乎成了阴阳两极,矛盾着、对立着。于是,他需要一种能使这一矛盾趋于和谐的方法,他需要拥有一个可以避开周围环境而能心驰神往的 空间”。书画,就是这样于他而言看似边缘化却又是最让人神往的一块空间。

林存安便是这样一位艺术痴情者,在书画的世界里孜孜摸索、沉醉,在心灵的家园里默默奉献那一份不可多得的坚守、慧识,在安徽这方墨染的土地里,勤勉不怠,绘出独属于他的皖韵长卷。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