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人艺俱老”马伯乐

2014年10月13日 11:25:3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近日,我去苏州国画院拜访画家马伯乐先生,顺便归还向他借阅的《甫田集》。在画室中我一边看他画画,一边与他闲聊。在他存放常用印的印盒中见有一方较大的新印章,我就随手取来观看,他见状便说:“这印章是最近请人刻的,所以你未见过。”当我见印章上篆刻的印语为朱文“自携修绠汲清泉”(见图一),便随口说:“这印语是你自拟的?”他回答道:“是的。”我想这应该是他年届古稀后于艺术追求的自述。

有成语“绠短汲深”,典出《庄子·至乐》:“褚(囊)小者不可以怀大,绠(井绳)短者不可以汲深。”意为小袋子不可以装大东西,短的井绳不可以汲取深井里的水。因此,我对他于艺事为了不取巧、不欺世、不媚俗,而坚持不断地向历代经典学习的态度深感钦佩!

记得五年前,我曾以《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为题,介绍过马伯乐先生书画艺术成就的由来,其中引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对他的书画艺术所作的一些评价。其中写道:“他全面继承了吴门画派的文人画传统,传统功力之深厚在‘新吴门画派’诸家中最为突出。……马伯乐全面的诗书画修养和深湛的笔墨功力,为‘新吴门画派’直接继承吴门画派的传统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而马伯乐先生的“诗书画修养和深湛的笔墨功力”,即来自他向来重视向历代经典学习,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在书画研习中,他确实下过苦功夫。曾抄录过数十本中国古典诗文,临摹过数以万计的历代法书名画,其中对明代沈周、陈淳、徐渭,清石涛乃至现代傅抱石研习最深,受益也最多。对此,他曾自言“学习古典山水画,不仅是形式上的肖似,笔墨才是其灵魂。而精湛的笔墨技巧没有苦学,不下笨功夫是学不到的。而且‘笔墨’的优劣往往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全凭作者的修养、把握和鉴别。”由此可知,他是一位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且具有独立见解的画家。

马伯乐先生画山水、人物,兼工书法。作画笔墨厚重,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并已形成“格高而思逸,笔妙而墨精”的自家特色。他数年前创作的《雁荡探幽》(见图二),观之能让读画人如闻雁荡大瀑之声,又如身临雁荡幽境之中。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擅长创作大幅画。20年前,他为苏州古籍书店大厅所作的《勘书图》,即可推为他这方面的杰作。至今有时我们一起到古籍书店看书、购书时,我总会驻足欣赏这件大作,还曾问及他创作的过程。就我所知画院中凡有数人合作的大幅巨障画作,图中主要山、石的构成,到最后收拾,乃至题写图名都非他莫属。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画学修养,是难以胜任的。他又是一位勤奋的画家。于人物画,10年前创作出版有《吴门百贤图册》;于山水画,树式中最主要的如画松,他曾编绘出版有《百松图册》等,这些作品都是他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从不自满,至今每天的工作,除了读书读帖之外,便是画画写字(临帖或创作),以实践他的“自携修绠汲清泉”。年届古稀的伯乐兄正值“人艺俱老”之际,因此他定然能在书画艺术上获取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