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创造是艺术的灵魂

2014年08月11日 10:46:0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潘天寿先生说:“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艺,有一民族之特点,因文艺是由各民族之性情智慧,结合时地之生活而创成者,非来自偶然也” (《听天阁画谈随笔》)。

毫无疑问,作为西方文艺的油画,要为东方民族所得心应手,民族化是必然的。

陶文杰先生酷爱江南景色,并孜孜以求用油画表达个人独特而强烈的感受,于是西方油画这个艺术手段在他的情感和东方智慧的催化下,便产生了新的生命力。作者一反油画风景不离实景的常态,而是提取了江南景色的精神本质和典型特征,摒弃了西方油画恪守的种种“科学”规则的制约,再造了一个个映射在个人心灵中的江南景色、一个个“似与不似之间”的江南意境。这种再造,显然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写意精神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灵现,它不仅从根本上赋予了油画风景以东方民族文化的特征,而且使油画风景回归到艺术作品所应有的精神高度。其作品淋漓尽致地倾诉了画家对静谧、优美、梦幻般的江南景色的赞美、陶醉和眷恋,真情溢然,意境隽永,耐人寻味,令人震撼;作品动情地呼唤人类关爱自然、珍惜自然、融和自然,同时展现了积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令人叫绝的是画家在油画形式语言上的主动进取,同样是一反常态。舍其常规,出其不意地启动冷僻语汇,铺垫语境,刻意于极致化;画面中精微和变幻莫测的细节手法(惜印刷品难窥其妙),传递着画家委婉的情思和感受;这种语言的变革和创造,立足于为我所用,大大地延伸了油画语言的施展空间,不但使之成为画家情感的最佳载体,还成就了其艺术形式上的鲜明个性,体现了艺术表现上的积极姿态,也呈现了艺术品格上的时代特征。积极的能动性使画家的主观感情和客观对象“人天合一”,内容与形式浑然,意象与诗韵并存,情思与时代呼应!

陶文杰从事儿童和艺术读物出版工作30载余,历任编辑、编审、社长兼总编辑。从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起,其作品连续4届美展均获银奖或铜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协理事,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第二届中国安徒生(插图奖)得主……无论是对于读物大量的编辑、编审工作,还是对于读物大量的插图、连环画创作实践,以及对于油画、中国画艺术的形式把玩,都需要着力于画家对艺术规律的综合感知和探索,因此,在他面前,没有工作与爱好的区别,也没有艺术门类表现技术与手法的绝对壁障。长期艺术工作的历炼和创作修为,促进了他对于艺术本质的透彻认知;须知任何艺术创作上的突破,首先应该是画家个人艺术思维和观念形态上的突破,然后才有可能促成画家艺术智慧的灵光闪现。

西方民族的抽象思维惯性,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便产生了所谓的“科学”,诸如绘画上的光学、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等等;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将艺术关进了“物理”的牢笼,这虽然成就了油画技术描绘事物上的绝顶,却因此失掉了诸多艺术精神的气血。艺术是情感的产物,当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发现所谓的“标准”无益于真情实感的抒发时,必然会舍末求本,寻求变革,突破以获得贴切的艺术形式和语言,除非他并没有真正独特的感受,只好以“人云亦云”般的语言敷衍了事,犹如空话、套话,千篇一律。看来,强烈的真情实感是油画艺术本质化、民族化的一帖催化剂,当然,艺术的智慧是根本的根本。陶文杰在油画风景创作上的突破,并不是偶然的,相信也不会是仅此而已的,这不过是一个起点,我们期待着新的可喜进展。

还是潘天寿先生的话:“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原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他的成就。”(——1965年在浙江美院附中作中国画讲座)

不同就需要创造,创造才有不同。独特的感受才有独特的意境,独特的意境需要独特的艺术语言;创意境,创形式,创艺术语言……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谓“创作”,皆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而真情实感是灵魂的灵魂;艺贵真情实感,艺贵创造!

文/陈明钧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