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玻璃艺术专业的由来

2014年01月20日 11:27: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2003年的时候,产生了创办玻璃艺术专业的想法,源于那年10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工艺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的访问(这是我们一位留学俄罗斯老师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可能是周末或是假期的原因,那次并没有看到工坊里精彩纷呈的“玻璃艺术世界”,工坊里只有一个师傅模样的教授和偶尔穿过的打招呼的学生。一些正在烧制的窑炉、一些工具、一些半成品,很像是铁匠铺子,黝黑古旧的色调氛围,倒也有些不修边幅似的底韵,望出窗外,古典建筑庄严典雅,似乎可以推想到工坊忙碌时五彩缤纷、硕果累累的场景。其实那时我的思维链接到了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玻璃艺坊。那是1993年,我作为游客的一次参观经历,艺坊里两位匠师现场表演的吹制玻璃艺术作品,令我惊讶不已(以前从未见过)。只见炉火通红,玻璃浴火、出炉,吹、旋、翻、扭、拿、压、按,两位匠师技艺出神入化,观众看得凝神专注。玻璃在美丽光华而多变的过程后,最后定型,在观众的喝彩声中成为作品,整个过程不过十多分钟。

玻璃这门千年的手艺在两位师傅手里可以说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像蛋糕师巧手自如,花样迭出,如拉面师的表演,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要知道这可是高温下吹制的玻璃啊!艺术效果取决于高温与时间最好的掌控。匠师的技艺令人由衷地赞叹。

离开这家艺坊以后,竟然又连续发现了很多家这样的作坊和表演。在威尼斯这座古城里玻璃艺术的演绎,让人们相信它是一门光照千秋的艺术,无论何时何地它都会焕发迷人心魄的魅力。只可惜不知缘何,在我们中国未能见到这样场景……

10年间两次与玻璃艺术的接触机缘触动了我们想在玻璃艺术上有所作为的想法。

2003年的时候,中国美术学院正处于一次大发展时期,上下都在思考与探索学科与专业的增长点。我们认为玻璃艺术专业应该是最好的增长点之一。

于是,在2004年我们编制了玻璃专业的教学计划,腾出了教学空间,请专家和师傅指导搭建了窑炉,建成了玻璃教学实验室。从全院选修课程开始进行了两年的摸索教学研究。到2006年正式招收玻璃专业本科生。

在我们这样一个中国历史最早的美术学院建立玻璃艺术专业,这是玻璃艺术事业在中国发展的极好的开端。在传统工艺技术的教学模式中,注入学院深厚的艺术与人文元素,将成为我们鲜明的特色。

2008年陶瓷艺术系并入公共艺术学院,玻璃专业及首饰专业与之合并组建为陶瓷与工艺美术系。这样的布局组合,强调了这几个专业作为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和共同性。而2009年至2010年建起的热成型教学实验大楼,完善了制作、烧制、成型的硬件条件。这些专业有了确定的教学空间归宿,形成了合理、规范、顺畅、舒适的教学实验环境。

玻璃艺术是有着深厚传承的技艺,与之协同和利用的还有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同时也包括当今时代发展的当代艺术的新元素。办好玻璃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必须要研究学习面对时代的要求。

这些年来,我们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美国、德国、捷克、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专家来我院讲课、传道、授业。他们都是玻璃艺术成就很高的专家。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就是一位着名的玻璃艺术家Richart Whiteley先生,他是澳大利亚的教授。他们的交流和帮助使我院的教学研究获益良多,这样的国际“合作专家团队”是我们这个专业的重要支持力量。

这些年,我们也有很多教师“走出去”,到玻璃艺术与文化发达的国家去访问、交流,身临其境地去考察外面的玻璃艺术创作、研究、生产,以及历史、环境与氛围。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还专门选派优秀的教师作为留学生系统地潜心研究学习,归国后对专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玻璃专业的教师多数来自不同的专业,有雕塑、有设计、有绘画等。这样的师资结构一方面基于我们的理念:玻璃艺术不仅是传统工艺在器皿及装饰艺术上的艺术,它还是一门立体造型艺术,独特的、开放的,具有很多可能性的现当代的艺术语言与形式。在适应当今公众艺术生活的需求方面,它都是极受欢迎的艺术。另一方面,这样的结构体现出我院学科专业间多元互动优势,目前老师们的各自特点与优势正日益凸显出来。

这些年走过来,大家都有深刻的体悟,办一个玻璃专业不容易,办好玻璃专业更不容易,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亦如此理,也需要遵从从容不迫、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精心营造与完善的事业规律。

数千年的玻璃艺术,我们不过做了几年的研究与探索,算是初级阶段。现在此办一个展览、出一本册子,与各位同仁一道营造一个新空间、一个平台、一个场域,共赏玻璃艺术的华彩,交流艺术家的灼见新知,更重要的这是一次瞩目于未来的约会。


文/杨奇瑞
2013年12月23日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