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独立人格和独立的审美追求

2013年10月28日 13:50:3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人们在谈论江苏水印木刻艺术时,没有不提到杨明义的名字的。他的画之所以能在一般画家的作品中跳了出来,一是形式感强,二是感情真切。杨明义是有艺术天分的,天分来自他的遗传基因与家庭教养。

杨明义不以自己有才而稍许懈怠,他勤奋好学,古今中外上下求索,广为结交良师益友,切磋技艺,开阔胸襟。他到美国求学多年,异国学院对他的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而世界各国博物馆中历代大师的典范作品,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他在敬佩、赞赏中暗暗体悟艺术创造的规律和原理。同时,中外美术的同和异,也引起他浓厚的兴趣。正是在对中西艺术默默的比较中,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自信心,也对当今中国美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

江南山水是他作品的主要题材内容,生于兹长于兹,从最早拿起画笔开始,他便痴迷于水乡的景色之中。河塘星罗棋布,柳树成荫,小桥流水……这里的人民的勤劳、智慧既表现在阡陌水田的耕耘和房舍、园林的建设上,更体现在跨越河界的桥梁设计和建筑之中。南方的桥,各种材质,形式多样,大多建于古代,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然有强健的生命力,不仅至今为人们日常交通所必需,更以其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质朴形式,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力和美。桥,是江南历史和人文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江南人和自然“气质”的形象化符号。它似乎是忍耐、宽容、大度和联结四面八方的象征。苏州家乡的桥,早就在杨明义的艺术视野之中。他早期的作品常有桥的图像出现。可是集中以桥为主题进行带有规模性的系列创作,则是在他回国之后的2004年,他画遍了苏南、苏北的桥,跨过省界画浙江的桥……他的这一题材选择已经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真正能显示其系列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不是题材内容,而是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构思和形式语言。

杨明义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使人觉得率真、自然,便是因为他借助桥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他把水墨和色彩当作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段,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不受文人画模式的束缚。他深知,每一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程式,后人应当尊重和学习,可是这种程式又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在杨明义的水墨作品中,既有文人画笔墨、章法的影响,也有西画的素描造型和写生的痕迹,还有水印木刻和水彩画的技法。这些技巧、技法在他的艺术创作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可称之为杨明义画风。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不是纯粹的中国画,而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够当代……而依我看来,这恰恰是杨明义艺术创作的特色所在,也是当今中国画走向多元观念和多样形式不可或缺的一条探索与创新之路。

回顾20世纪中国画的历程,我们清楚地看到,支撑它发扬光大的力量来自两方面:广泛的历史传统意识和开放的现代观念。所谓广泛的传统观念,是指中国画多方面地吸收民间艺术、金石碑学以及其他艺术的营养,而不拘泥于文人画本身的传统;所谓开放的现代意识,则是指中国画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的观念与技艺,要关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杨明义不但不以自己的水墨画不是所谓“正统文人画”而苦恼,相反,他满怀信心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浇灌自己的艺术之花。他尊重面对自然的感受,自由地运用笔墨与色彩,以形写意,借景抒情,传达客观对象与自己心灵世界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旋律与节奏。这既是我行我素,又暗合艺术创造原理的艺术创造。这是杨明义对自我艺术意识的确信,也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审美追求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