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回到古代

2011年06月20日 16:33:02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宋桂安艺术专栏  

写下这个题目,朋友们会认为我是个复古主义者。想复古的人也不是全盘想复古,只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想回到古代。而想创新的人,则想样样创新,恨不得把所有事物颠过来改变其面目。所以说,想复古的人被称为保守派,创新的人被称为激进派。

我论事喜欢先辨明概念,否则无从谈起。这也许是年纪逐渐大了被儿子辈们认为啰嗦的缘故吧。但我不是真啰嗦,我逻辑不乱,所举事例,都是为论点服务的。有的人听到我的事例与他的某段经历或见闻有关,来了兴趣,把我的话头打断,抢过去大侃他的经历,离题万里,而最终又回不到我所谈的主题上来。这样的人,与之聊天,兴趣尽失;与之定事,则应多打几个句号。

孔夫子主张复古,是想让社会风气回到周代的礼教、礼仪上去,“克己复礼,唯此为大。”陶渊明想复古,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是想回避相互倾轧的官场生活,获得宁静的环境从而使身心获得宁静。苏东坡想复古则全是由于与王安石政见的不合。

我们常说回归自然,也是想回避喧嚣的城市生活,回到天然质朴中去,找回一份宁静。自然,实际上包括我们生前与死后所感知到的和不知道的一切,从时间上说,它无起无止,从空间上说,它无边无际。我们人类自身也属于自然。人有生死,人死东西留下来,被称为遗产,因而“人类文明遗产”一词明了。而自然,不存在生死,自然的延续是无穷尽的,哪来遗产,所以“世界自然遗产”一词费解。我们只能展开来:自然界某一时段所形成的某一形态,至今仍保存的模样,特称为“自然遗产”。这样简直就变成了律师的语言了,滴水不漏。遗憾我又不是律师。

人们为了表述的方便,才将人与自然分开来谈,实际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所以后来人们脑子里,人,是社会形态中的概念,自然,是人与社会之外的概念。我们所谈,仍沿此划定。

对于整个自然而言,人只是其中微小之一点。人本来也很简单,一男一女两个人便可成为一家庭。一个种田的,一个打铁的,一个织布的,三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社会。后来,来一个画画的,给人以好看的,后来又来一治病的,为人保健康,又后来又来一算命的,给人测生死,再后来又来一写书的,把大伙发生的事记下来,再后来又来一教书的,把发生的事讲给后代。大抵也相安无事。及至再后来,出了一个力大的,要所有人向他进贡吃的、穿的、玩的,并给他看病,让他长寿,给他写书,把他的思想传给后人,管所有人的“王”,便出现了。围绕给王办事的也多了,于是有了朝廷。这是一个地方的发展,另一个地方、两个地方也如此发展了,相互争地盘,争东西,于是王唆使大伙打,战争于是出现了。既有了战争,便产生了将军,将军胜了,又被封为王,王一多,又打,打又出将军,将军又被封王或自立为王,如此反复,于是有了许许多多故事,有了人类历史。研究这些故事的历史的,被称为文学家、历史学家,最终都还是回归为找饭吃,找衣穿。

我这个说法,就是小学数学题的“约分”,把多的数字简约化,其本质没有变。及至到现代,也只不过增添了放电视的,玩电脑的,耍手机的,让原来有饭吃的人,分一些饭给这些人吃而已。这样一来,便热闹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无所谓进步无所谓退步。而本质仍取决于一时的和谐与不和谐。进步,表明奔向死亡的速度加快,退步,有时反而会获得安宁。宇宙运行无开头无收尾,人类活动走不出轮回。所谓进步,无非一朵浪花腾起之状。社会进步了,到哪里去方便了,与人联络方便了,人省力了。但是,真正省心了吗?真正舒适了吗?没有压力了吗?比之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的古代社会,又舒服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看清代的一位画家描写过一天的生活:早晨迎着松露,听着流泉和鸟鸣声,在林间小路中漫步,吟着诗词;中午不识字的山妻给他端来了竹笋菜饭,饭后泡上一壶清泉水煮的茶,然后在树荫下打开古代碑帖,边品茗边欣赏,兴来时,取笔研墨,临上一段,或取纸不急不忙,作一小画。

这就是舒适的生活,这才是宁静的心态。

如果我们把镜头切换到当今画家的生活,喧闹的比赶集还人多的展览会,这个剪彩,那个讲话,然后颁奖,鼓掌。。。。。。。然后陪夫人逛商场,在川流不息摩肩而过的人群中,被听着入雷贯耳西方快节奏音乐,心也跟随着砰砰直跳,不辨是心跳声还是外界音响声抑或是自身携带的手机铃声,于是拎上夫人兴高采烈买的新衣服,精疲力竭强装笑脸地回家。

你说,是进步好呢?还是退步好?

常听人说,现在工作忙。我要问:忙什么呢?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忙不行啊!

要真正回到古代,是回不到的。不断见到有人开“知青食堂”以招徕一些怀旧的人,而结果是物是人非,而今的山野菜也比不得当年自己采摘的山野菜了。

正如搞革命的人把未来社会描绘得多么美好一样,复古的人也只是在构建自己理想中的环境。追求的是一种境界。

真正古代是什么样?现在落后的乡村,与古代乡村,大概没多大区别吧,又有几个高雅的人愿意举家迁往呢?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没有商场,没有电话,不通公路......

画家总是在描绘理想。江山如画,一个“如”字,反映的是江山不如画。否则就不用如字,而说江山是画,江山胜画了。反映现实不是画家的目的或旨趣。

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但我们看石涛的画作并没有从画图景物中看出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时代性来。因为石涛的巨大影响,有的则拿这句话来作令牌,为自己生活翻版式的画开路。五十年代画轮船,画冒烟的工厂,六十年代画主席像、工农兵、赤脚医生,山水画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二十一世纪,又提倡画城市高楼、立交桥,所谓“城市山水画”,真是“贴近生活”。

石涛原意,大概也是指社会变化了,许多东西变了,人的审美观也随之而变,中国画的技法(笔墨)也应该有所变化。而不能教条地理解为死套现实社会生活的表象。

所以我说的“回到古代”,作为画家,是希望回归一种境界,找回一份宁静。而不至于让人误解为,去画像宋元时代的画吧。

2011年4月25日于成都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