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歌赞吴齐黄

宋桂安/文
2011年06月20日 13:47: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宋桂安艺术专栏  

吴齐黄
画中王
贡献大
寿年长
齐白石
虾透光
从未自称为虾王
吴昌硕
梅尤长
笔力可把鼎来扛
黄宾虹
墨彩扬
画论画技一并强

一觉醒来,在床上轻易吟出几句诗不诗歌不歌的东西,表达对吴齐黄三老的崇敬之情,起床便记录下来。当想写点什么具体的东西称颂三位时,便不知如何下笔了,因为他们实在太博大精深,而且写过、评过他们的人也多得数不过来,更觉得自己没啥可写的了,然而又不甘心,真想借他们来表白一下自己的看法。

这三位,都是诗、书、画、印并长的大师,他们之中任何一位,取一样出来,当代画家无一人能比,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大师。准确地说,是真正的中国画大师。一般地说,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然而,他们的确是个标准,是中国画的标准,是中国画画家的标准。谈论中国画或批评中国画家,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标杆。

他们三位都长寿,这也代表了绘画职业的优越性,画家长寿,就举他们为例,吴昌硕1844年生,1927年死,八十多岁,在那个时代已属高寿。齐白石1864年生,黄宾虹1865年生,皆1955年去逝,齐更命长些,都在九十以上。我也希望自己能活到象他们那样的年岁,所以尤其佩服他们。中国画的特殊性,除了具备绘画才气以外,尤讲功力,所要具备的功夫太多,不熬到那个年龄,难成大气。但熬到了那个年龄,就未必一定能成。希望总是没错的。

把吴昌硕排在前面,是因为他年纪比齐黄长些,大二十岁。吴昌硕早年以青砖练习刻印,打下腕力过人基本功,长期以刻印卖字为业,书法学石鼓文,园劲豪迈。李可染曾说过,有一次站到吴昌硕的一幅书法面前,直感到心砰砰跳,那种力量真是慑人心魄。李可染为什么心跳?因为觉得,书法要想达到吴昌硕的水平,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还有没有可能。中国画是讲书法基本功的画,如果人们以书法论,自己还称不称得上中国画画家,倒是问题。所以李可染在吴昌硕书法前的心跳,除敬佩之外,自然还有胆怯。(可看孙美兰着《李可染研究》一书中有关李可染自述中相关记载)。吴昌硕44岁时,经任伯年指使才学画画,任伯年随手画了一幅牡丹让吴昌硕临摹,即为他起了个稿,吴昌硕一下笔,形虽不准,金石味十足,立即得到任伯年推崇:“你就这样画,你的笔力比我好,几年以后你就会超过我。”这样,吴昌硕便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到他死时也算画了四十年的画。越到晚年越好。因为早年没有学过画,吴昌硕的画品种(题材)比较面窄,基本都在花卉范畴,以梅兰竹菊及牡丹、紫藤、水仙、仙桃等居多。他不擅山水也不擅人物,而造型也都写意。他自己说,老缶写气不写形。他能扬长避短,借助诗词和书法功力,画面长题,书画结合相得益彰。而他的写意、写气,使书法的用笔得到很好的发挥,他画梅用笔的力度,刚中禺柔,至今无人能达。他深谙书法三味,所谓锥画沙,所谓折钗股,所谓印印泥,所谓屋漏痕,古人所形容的书法高度全在其间。用笔要象锥子划过沙子之中,用力平匀而无起止之痕;象折女人金钗一样折而不断似的有弹性和张力;象印章打在陶泥上那样沉稳深厚;象房屋遭雨流下的水痕那样宛延下注,不光滑直率,又叫留得住。这些是中国书法用笔的内质,齐白石、黄宾虹的画中也随处可见。王一亭、王个簃、诸乐三等人学吴昌硕能传其衣钵。陆俨少用笔也具此水平。潘天寿早年学吴昌硕,貌似神离,直至晚年潘天寿也没得个中真味,潘天寿用笔扁平,虽然其法是写,但锥沙之妙尽失,纵横使气而已。但潘天寿的高度在构图,空灵简约,奇倔跌宕。吴昌硕去逝前之几年画竹尤为大写,遗貌取神,风神淋漓,直接启悟了齐白石,大写意的盎然生机与风神,由此真正开启。

齐白石的辉煌也在八十岁以后,至少在七十五岁以后。他晚年的牡丹简直龙飞凤舞,将具象与抽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直接影响了李苦禅、崔子范这样的大写意画家,尤其崔子范,得大写意真髓,将大写意推向新的高度。齐白石有理论,虽然他不写理论专着,他的“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一句胜一万句。

齐白石在画上的成就要高于吴昌硕,初学画者也许更喜欢吴昌硕,因为吴昌硕的画有偏俗的一面,齐白石也通俗但不俗气。齐白石长期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把钱看得很重,但他人品却过得硬,算得上是铮铮铁骨汉子。当然也有虚荣的一面,作为老乡的毛泽东请他进中南海吃过饭,逢人便说毛主席请他吃饭,也看出老人童真的一面。但在他死后十来年的文革前,毛泽东在一份提议恢复使用人体模特的报告上批示,信中这样写道:“齐白石、陈半丁之流,就花木而论,还不如清末某些画家。”“中国画家,就我见过的,只有一个徐悲鸿留下了人体素描,齐白石、陈半丁之流,没有一个能画人物的。徐悲鸿学过西洋画法,此外还有一个刘海粟。”“画画是科学,就画人体这问题说,应走徐悲鸿的素描道路,而不应走齐白石的道路。”(见《毛泽东书信集》及相关文件批复批示)。我不知道,倘若齐白石老乡还健在,知道这些批示,还会不会炫耀毛主席曾经请他吃饭。

显然,毛泽东将画画当科学看了。深谙中国画艺术的齐白石,提出“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理论,毛泽东是不会理会的。毛泽东练过书法,也仅是练过,他的字在结构上潇洒之势,但内质(用笔)上却缺乏书法的内蕴美,他根本不懂得笔法之道。他是伟人,但他毕竟不是艺术家。批示同意恢复使用人体模特教学是正确的,但说齐白石花木不如清末某些画家,则是外行话了,加上“之流”二字,可见很看不上。由此我又不由想起毛泽东对舒同说,乾隆的字写得好,使舒同冥思不得其解。毛对艺术的鉴赏眼光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文艺的主张,从延安时期起一直要为工农兵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画人物,要画好了,画像了,才能做到为工农兵服务,才能配合政治宣传需要。齐白石的似象非象当然是用不上的。

齐白石不是不能画人物,实际他画的人物,简单几笔,尤能传神。齐白石早年画人像为生,他有画一些贵妇人的坐姿像,面部写真,服装华丽,毛绒的细微处都表现得如同彩色照片一样。后来齐白石不那样画了。他不是不能画得象,是不屑于画得象。

齐白石花鸟鱼虫样样精擅,唯山水不专。花卉种类,有人专门统计过,多达一百多种,常见的花卉都入了他的画。他的画,既有笔墨的精神,又有生活情趣,生动活泼,这是他胜出吴昌硕的地方,他的构图的多样性,别致性,在才气上也大大超过吴昌硕。他画中的用细线条画柳枝,水波浪等,吴昌硕做不到,这是一种画专业中的专家手段。一句话,论画画,吴昌硕不如齐白石。但论书法,齐白石学的是秦以下书,就没有吴昌硕的高古。就行书而言,齐书有霸悍之气,吴昌硕大气中藏金石之典雅,齐白石达不到。篆刻上应是平分秋色。诗词上,吴昌硕偏重功夫,齐白石突显生活气息。

黄宾虹则是一位美术史家,国学底子深厚,这是齐、吴二位都赶不上的。他能画严正的传统山水画,但他后来,也是七十五岁以后,给严正的山水松绑了。画得外表随意,散乱,黑重,细看,笔法、墨法极其考究。他墨法精到,历史以来,无人能比,尤其精研积墨法,黑而不死,李可染得他墨法真谛。黄宾虹书法稳沉,力透纸背,题画上的书法,随意自然而功力必现,金石味十足,吴昌硕的书法还有显功力斧凿之迹,而黄宾虹无意张显而功力学养更自然流露。换句话说,吴昌硕书法有名士架子,少了几分闲适气,黄宾虹则散漫天成,一如老农。这似乎与人性格有关,吴昌硕在世时名气很大,为人清高,一般人轻易见不着他,潘天寿1924年在上海美专任教想见他,都还得托他的同乡诸闻韵(吴远房亲戚,时任吴孙女之家庭教师)帮忙才见得上。黄则不一样,常与晚辈高谈阔论,豪饮为乐。

黄宾虹“以法做画”,借山演法。这也使他的画缺少了生活情调,他重理法,画上题款多为画理,没有齐白石那样发自对生活的感叹,他的画少了趣。他画多雷同,且无地域之分,不论黄山、桂林、青城,皆一格式。不动脑筋,千篇一律,虽每幅不同,但方法、图式大同小异。晚年灿烂辉煌,但因一度眼病败笔百出,垃圾不少。齐白石的画基本无垃圾,幅幅可看。

比黄宾虹小四十岁的傅雷,极推崇他,与他成为忘年交,自己买他的画,帮他办画展,找人买他的画,写文章极力推举。傅雷文集书信卷中记载着傅雷放言:“近代名家除齐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

我以为,学中国画,有吴齐黄三人足以为师,余者观玩,增趣耳。

2011年4月19日成都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