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新篁溪边翠 清香满乾坤

——高岩一个为竹而歌的画家2007年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0年07月14日 16:30:3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高岩艺术专栏  

早晨醒来,画家高岩打来电话报来了好消息:说是他的画获得了金奖,被选为2007年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并请我到竹石轩万竹堂来赏竹!提起竹,不由得使我想起东坡居士的那句至理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蓦然,竹林七贤的形象萦绕脑际,顷刻在我的眼前浮现,仿佛回到了若梦若真的远古……汉末魏晋间,七个才高浪漫的文学家,性情旷达,他们相互友善,和谐共处,常游会于竹林,自在闲聚,弹琴对弈,饮酒赋诗,逍遥而来,拂袖而去,朝迎日出,暮送日落,挥手而笑,畅怀而歌。此情此景,倒也近似庄子所说的消遥游。所以悟者乐竹高岩如是也。张大干先生向毕加索馈赠竹画时,深情寄语:“竹子画是最好的中国画。”

“高节人相重,贞心世所知。”竹,自古即为达官高贤文人雅士进入化境的一种标榜,竹的清高有节、虚怀大度、挺直向上的君子之风充溢着人性中的“真、善、美。”竹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与深刻的文化内涵。竹早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广为播散于神州大地,巍然屹立于民族艺术之林。竹必然成为历代骚人墨客吟叹歌咏的钟爱之物。历代诗人,几乎都有赞美竹的诗篇。白居易把竹与梧桐杨柳相比:“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更重要的是,“竹能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借竹的形象,比喻人格美,把竹的热情歌颂推向了极致。而竹画艺术道更是濡染相传代代不息。我国的画竹艺术始于汉唐,鼎盛于宋元,从敦煌壁刻到南唐李夫人、文同、苏轼、佚名、王绂、柯九思、赵孟烦、吴镇、到明清的陈白阳、文徵明、虚谷、石涛、郑板桥、吴昌硕,再到当代的徐悲鸿、潘天寿、谢稚柳、董寿平、秦仲文、唐云、申石伽、启功、卢坤峰、王明明、霍春阳、尹石、姜舟等等,都是这方面很值得我们追崇的大家和楷模。众所周知,竹是植物之中最难掌握的画种之一,古往今来,许多书画家都望而怯步,或终其一生不得要领;“墨竹”在国画的创作中,由于仅仅是运用笔和墨来表现其神韵。当今画家,要想超越古人,独创一派,达到理想之境,谈何容易!

放眼当今艺坛为书画者,如过江之鲫,可谓中华盛世文化之空前繁荣矣!着名河北籍画家高岩是我国当代一位画竹高手。对于绘画艺术高岩如痴如醉,孜孜以求,心摹手追,心领神会。他常常以圣人品格、冰霜之操自励,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他是一位对艺术、对人民极其负责的画家。他常说,一名合格的画家只有对艺术精益求精,对生活知足常乐,这样才能对得起艺术和人民,才能对得起自己。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画家的希望!看到了竹画丰厚的历史与时代的博大气象。他苦心孤诣,奋臂搏击的探索精神和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翻卷的心潮、激荡的思绪,乃至对中国绘画艺术倾注的满腔热情和无限炽热的爱……高岩以个体意识,对积极独立的实践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追求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完善。他正是有着这样“创造精神”的成功人物。
高岩,字峰远,号三公竹者,斋名万竹堂,别署竹石轩主人。1954年出生于一个对齐白石大师书画篆刻艺术启迪最大和产生“衰年变法”之缘,进而更使齐白石老人终生最喜爱的碑刻《祀三公山碑》的故里——河北省元氏县。现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创作院花鸟画创作院创作员、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竹石轩书画院院长。

纵观高岩笔下的墨竹,往往是从动劲中出姿媚,纵横处见洒落,在那有着泥土气息和浓郁的野趣中,透露出几分灵动之气,笔锋与墨色转换之间,果敢泼辣而又主次分明,给人以清新、高雅、振奋、向上的感受,立意深远,展现了中华民族高风亮节的堂堂正气。画幅中的意境,也曾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那批文学家艺术家们所驻足过的,至少是想象过的。因此形成了历代旷远的精神贯通,演示了一种纯属时代东方文明的现代审美价值的再开发、再创造。他的画具有达人高士者飘逸之风范,是一种永远值得宝爱的文明形态,是人生灵光的闪现。我看过高岩的诸多画作,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在行笔精微严谨处,气静笔健,渗入毫发,有纵横奇峭之趣,以形求神,清隽生动,郁气勃发,既有阳刚之美又有街市丽人闲庭信步,那绰绰婀娜之姿,“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正所谓:心净则画净,心远则意远。可喜可贺,令人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星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