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我的文章

砚边碎语

季白/文
2009年12月18日 16:17: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季白艺术专栏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已于十一月十五日落下帷幕,此次大展给人的印象是对形象的刻画可说是生动致极。而今中国画大展对展品的要求已突破千余年以来中国画画家精神寄托的家园,使之中国画作品创作以 整齐划一的形式要求迎奉大家俱可接受为前提,成为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品评标准,原有的中国画的生命精神因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成为了过去。现今的中国画因种种因素造成,影响决定了中国画未来的去向。

形象生动到极致,同时也印证了当今艺术家的中国画创作的软肋,造成当今中国画创作与品评,为取形象而舍精神而成为必然的结果。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并不完全是以此画面所表现素材的多少论优劣,不代表“多”为能儿;而是要以精练的笔墨及简练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境。

九月中旬,余至杭州浙江省美术馆,偶遇萨本介先生,获赠他近日在京办展而出的一本简易小册子《加减之间》。册子虽简,内容却很丰富。时至今日重温这本册子,感慨颇多。
加与减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连生活中的事事物物无不与此息息相关。加减之间,并不是偏废一方,表面形式是在着重一点,削弱另一方,这只是其表面形式。任何事物及其情感在形式其表面失去平衡的同时,将会获得另一力量的支撑。        

分、离、避、让包括消失,都属于减的范畴之内。表面形式的减,任何一方看起来都存在各自的得失,如此的减法将会给各自的空间带来无限的自由,而使各自成形,其最终使一方主题更加突出鲜明。并不因分、离、避、让使原来分离出的一部分失去其重心(中心),而是在脱离原来的母体后使其成为另一新的生命。

分、离、避、让,从情感的角度而言是痛苦的,但同时也催生或促进了另一精神力量。

中国画笔画(线)呈现出的是作者心迹,籍此基础而展示文化艺术之精神。西方绘画的线条一般是作为表现物品技术的工具,这样的线条属于形迹,而不是心迹,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决定各自的取向的不同。

绘事以时尚作为追名逐利桥梁,不求有我之笔墨,更何见无我之境。一笔一墨、一丘一壑皆出自性情,此乃谓心境也。

东西方绘画对线的认识差别在于西方所谓的线条,基本上是作为造型媒介来使用的,或是用来画出物象具体之形,或用来表现光的明暗关系,并以此构成审美对象。西画表形是不受是时间一贯性的制约,但可以和面块相对列,前者表现时间,后者表现空间。

中国画笔划则是直接作为审美对象体现其美感作用的,国画不同于西画的原因即我国画所谓“书画同源”的“同”字,意就在于此。中国画对笔画的要求极受时间一贯性的制约,一般不可反复修改,其笔画也不是根本不能和块面相对列。中国画笔划本身就是以块面的表现形式体现,笔画必须同时既表现时间又表现空间。 因此,中国画最原始,最根本的单一元素,均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

论书与画之笔墨当为:气厚则笔厚,气散则笔散。亦如人之生命:气聚为生,气散则亡。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