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频道页 > 业界动态

中国当代艺术的“迪拜景象”

2009年12月18日 15:07:5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中国当代艺术站在一个没有高度的土垛上,死乞白赖的跺脚替自己制造幻想,也许更证明自己身上十足的荒诞。

当我们在试图去批判社会机制的同时,艺术界的机制问题正在成为问题。批评首当其冲,2009年的批评仍然没有形成足够的张力,仍然成为无法主导的附和之声——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之后,几个中老年所谓着名批评家在博客出现的“批评”,极为小儿科,几乎可以被评为史上最无能的声音。

此外,几场高开低走的批评家会议或活动,都带有严重的自娱自乐的倾向,没有更多纳入新的更宽泛的声音,没有更能切入问题的主题准备,没有后续的推动工作等等,而同样沦为中国千千万万个联欢会之一。

如何不让艺术成为各类利益寄生的平台,仍然是当前最值得中国的艺术界思考与探寻问题之一。

如何真正去利益化与裙带关系,让艺术资源有更多良性的流通渠道和方式,这是这个面临新一轮社会新现实和结构的艺术系统所要承载的方向之一。这也同样需要社会多方面资源回应和互动的事情之一。现在连一些主张和声音都很难听到,更多的是集中在做人际的买卖上。

发生时间虽算不长的中国当代艺术身上已经包袱重重,特别是各种制片人的商业开发,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主体性已越来越模糊,承载的精神意义越来越远去,而商业图示越来越清晰。

当然借此再次有效没效的呼吁一下,拜托了,批评家和策展人你们能不能品行端正与言行一致一些,能不能不让大家这样高血压了啊?

中国当代艺术的“迪拜景象”

经济危机下,这些年所谓沉淀下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资产”或品牌形象,主要是建立在国外几个收藏家对中国艺术家“团购”的物质基础上。近几年,被少数批评家归拢到自己帐下业绩的符号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也并不能证明中国当代艺术基础的牢固性,反倒是这种现象酷似“迪拜崩盘”——迪拜主体性支撑产业是房地产,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支撑的也就是几个类型的符号,但是事实上通过巨量融资炒作房地产形成的虚假繁荣,这就是被无数失败所验证的迪拜模式。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