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原创

吉林近代教育摇篮

刘学义/文
2010年05月13日 14:17:3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学义艺术专栏  


在权力面前,城市文化坐标是软弱的。但从悠久的历史文脉上来看,文化却依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一、从吉林表正书院着眼,感悟北华大学工学院发展历史。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吉林机器局正式投产,急需生产骨干。钦差大臣吴大澂为了培养专业生产人才,在古堡东侧盖房舍28间,调来精通数学、物理的丁乃文任总教习。从吉林教授衙门(崇文书院)学生中选出30名优秀学生,进入表正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学习机械制造、弹药配算、测量检验。这,是吉林历史上第一座工业技术学校。毕业于表正书院的技术骨干、和机器局里的工人们,曾为抗御沙俄入侵我国东北的战争、甲午抗日海战的供弹,不分昼夜地会战过。为吉林工运史,留下了值得纪念的篇章。
令人惋惜的是:1900年9月22日沙俄入侵吉林城,迫使吉林表正书院停办。
民国初期,教育大师黄炎培先生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吉林省城立即响应。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省府在德胜门外成立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090平方米。盖房舍:63间。职员:两名。教员:十名。设一个染织班、三个电机班,后来又增金工、木工两科。
1926年,木工科技师倪伯岩,以进步的思想教育学生,提倡劳动救国。并在实习厂里挂上了《劳工神圣》牌匾;校长胡绵书通过个人关系同东局子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和吉林铁路局建立关系,为学生毕业谋职创造出了一条办学新路—吉林最早的毕业分配制度。
吉林省立职业学校成立之快,是吸取了吉林表正书院的学子做为学校骨干,使吉林表正书院的办学经验在这里得到沿续。
解放后,迁到江北改称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是北华大学工学院的前身。

二、感悟中俄书院、吉林外语书院、吉林外语学堂的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使清政府外事活动日趋频繁,外国语教育也相应地罢到教育日程上来。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沙俄不断干扰边境,与俄交涉日繁。吉林交涉局急需外语交涉员,第71任吉林将军希元在珲春首创吉林中俄书院,这是吉林最早的外语学校。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沙俄入侵日益加深,吉林、黑龙江边境急需俄文翻译处理边疆事务。吉林将军衙门决定在吉林设立翻译官学一所,并将珲春“中俄书院”俄文教习毛鸿遇请入吉林省城任教。另请“中俄书院”毕业生连升等二人为“创教习”,并选聘侯选府刘赞棠任汉文“教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吉林城,表正书院停办。这时,翻译官学初有规模,迁入表正书院,改名:吉林外语书院。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朝政府通过《奏定学堂章程》推行“新教育”。
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第76任吉林将军达桂正式宣布设立吉林外语学堂,并实行军事化管理。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拆除表正书院旧房舍,仿照“京师大学堂”的建筑格局扩建。建成有两层楼高,南北走向的大长筒子青砖平房学堂。
六座新建青砖古瓦、磨花对缝的建筑群,造型极为特殊、布局极为帘见,是非常有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