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上海书展众作家齐解书评时代

2013年08月14日 10:41: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这是他们在弄,具体我不清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版。我有个要求就是不要删字。”

—贾平凹首度回应《废都》英译本问题。

随着前日上海“思南文学之家”揭幕仪式的进行,2 0 13年上海国际书展“好戏”已经陆续开始上演。昨日,汇集海内外知名作家的“上海国际文学周”第一场主题论坛开幕,英国作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杰夫·戴尔和内地作家贾平凹、韩少功、金宇澄等轮番登场,围绕书评和文学评论展开讨论。

阿城:书评人不必在意与作者“会意”

昨日下午,久不露面的作家阿城现身论坛现场,不过他话不多,接过话筒他说:“活动安排错了,我的单子上没有这个安排。我就是来充数的,我非常重视书评,但是我不能又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随后他就把话题转给了《书城》杂志执行编委李庆西,现场略有点尴尬。还好临近结尾时,在主持人罗岗的追问下,阿城又做了补充,他认为书评人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就好,不必在乎与作者的“会意”,“30多年来很多人编了我很多段子,有很下流的,到我这来,我不只认为这个段子是骂我的或怎样,我要看这个段子编得好不好。如果这个段子骂得我很惨而编得很好的话,我还推荐给别人。我跟书评的关系就像跟段子的关系。”

李庆西:严肃文学评论近年退步明显

“书评跟通常所说的文学评论不是一回事,现在国内报刊的书评大致是二元共生的格局:一种是传统题跋发展而来的‘书话体’,另外是严格意义的文学评论。”李庆西说,作为《书城》杂志的执行编委,李庆西显然对书评这一话题有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其实正是明清书跋影响了现代产生的‘书话体’书评”,他以唐弢的《晦庵书话》为例,“书话体中的观点,显然是对传统题跋的一大超越,而在文本分析上难以深入,这是局限”,“许多读者和编辑心中,‘书话体’通常被视为是书评正宗,如今的董桥、姜德明、陈子善、小宝等人的书评都深受读者喜爱。”另外,关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学评论,李庆西认为,文学评论不能参与现代大学“荒唐”的考核机制,这影响了中青年学者的写作,以至于很少涉笔。“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这方面退步明显”。

莱布雷希特:美国报纸愈加地方化

来自英国的作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此次参加书展带来了新书《名字之歌》,这是他的小说处女作。而此前他作为古典音乐评论人,为《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写作大量评论,书评、影评自然不必多说。在他看来,美国大部分报纸越来越地方化,更多地开始反映社区的共同体验。“书评现在面临着威胁,这里面有纸媒生存的压力,而我们也要思考一下,一个评论人士到底给报刊带来了什么?”莱布雷希特曾在报纸工作过,他相信更专业的媒体分析,“我曾经把报纸上用于评论的版面增加了一倍,而除此之外,记者也要有专业的人才库。”

小宝:书评不求面面俱到

沪上名士小宝也参与讨论并发言,他盛赞《上海书评》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书评。“书评是一种独立写作,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作品”,小宝开宗明义。他调侃说,书评是独特的写作种类,可以被其他写作激励,“书评是唯一在合法版权范围内,和别人的作品发生关系,这就像在我年轻时代,婚姻是唯一合法保证你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一样”,他调侃说。“书评的写作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状态,你看过很好的东西,但另外一方面,读书人的手低也是相对的,书评人肯定写得不会比阿城好,但你起码要比铁凝好。你的表达要超过同时代的平均写作水平。”小宝同时也对书评提出了基本的标准,“你对你所评论的作品要做出价值判断,不要求你面面俱到,但起码关于其思想或是伦理价值要做出判断”,而此外,更好的书评要求则是,“书评人能和经典的作品直接产生对话,虽然这个很难达到。”发言结尾,小宝不忘给阿城找话题,“阿老年富力强,希望阿老能多写点作品,让我有讲你段子的机会嘛”。

止庵:书评人“手低”易,“眼高”难

轮到最后发言的止庵显得有点“委屈”,“准备好的内容都被他们说了”,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他接过小宝的话题,“契诃夫说,‘与其被混蛋称赞,不如战死在他手里",止庵觉得,这也理解为针对书评人,“夸我夸得不是地方,我也不会把这书评当回事。而且我觉得书评人手低是件容易的事,但‘眼高’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可能是每一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作为最后的总结发言,荷兰作家伊恩·布鲁玛说,“和谐并不是一种美德,自由意志的发言才是”,止庵回敬道,“我更喜欢和而不同,同床异梦。”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