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胡平回应"茅奖"入围作品质疑:网络文学不存在偏见

2011年06月01日 11:34: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胡平回应"茅奖"入围作品质疑:初步审核不涉及文本内容对网络文学不存在偏见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早在征集工作开展之初,就因其对网络文学的首次开放引起广泛关注,而近日在中国作家网上公示的179部参评作品目录中,网络文学作品寥寥无几,此前呼声甚高的《盗墓笔记》等重要作品踪迹全无。由此,不少人对中国作协的评选标准产生质疑:某些获得高销量好口碑的网络小说意外落选,是否意味着主流文学对网络文学的主观排斥?负责此次“茅奖”入围作品审核工作的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茅奖”的初步审核完全按照评奖条例中的硬性规定进行,此阶段不涉及文本质量问题,“网络文学遭排斥”的情况子虚乌有。

《盗墓笔记》、《杜拉拉升职记》等畅销小说的落选无疑最受关注,胡平解释,这两部属系列作品,尚未完结,不符合参评条件。而《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中明确规定: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对于系列作品,我们会在审核过程中告知,如参评即不能续写,作者权衡之后放弃的情况不少,这限制了一部分重要的网络文学作品入围。”胡平说,“另一方面,茅奖首次向网络文学开放,各网站对茅奖的关注度、重视程度有限,选送的作品数量本身就较少。”

胡平强调,征集作品的审核阶段只涉及诸如出版年限、出版单位的正规性、是否全书参评等硬性指标,至于文本质量优劣的评判,则是下一步评委会的工作。此外,征集来的作品总量实际上也并不比入围的这179篇多多少,即审核工作只剔除了极少量的不符合评奖条例的作品。至于有人认为某些条例应该为网络文学“网开一面”,胡平回应:“茅奖、鲁奖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如果把重心同时放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上,同时强调文学性和发行量,就会失去自身的个性。”

对于有人指责网络文学作品必须落地出书的规定过于苛刻,胡平指出,凡是在网络上拥有高点击率、受欢迎的作品大都落地出书了。“下线出书涉及作品的进一步打磨、加工、修订、编辑,这个过程也实现了作品质量的提升。”胡平说,“和传统文学作品一样,出版是个必要的门槛,并非所有网络文学作品都能达到出版的高度。这也是一次筛选,体现了和传统文学作品的平等竞争。”

尽管网络文学作品在去年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上铩羽而归,此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的过程又损兵折将,但胡平表示:“网络文学参与茅奖、鲁奖均为首次,其表现已值得肯定,如去年的鲁奖,网络文学入围作品达31篇。对于刚起步的网络文学来说,获奖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协欢迎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参与到重要奖项的角逐中来。”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