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成人读物”以“童书”面世

过分逐利让出版滑向娱乐化

2011年03月15日 14:53:58  来源:人民日报

色情暴力充斥的成人读物改头换面,在中国竟然三次以“童书”面世,这一极端案例说明——

2010年12月,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童书”因充斥色情、暴力等内容,受到众多媒体和读者的谴责,出版方因此受到停业整顿的处罚。这样一本格调低下、低俗荒谬的作品,在其出生地日本,是被视为成人消遣读物的。在中国,不仅改头换面,以童书面目混淆视听,而且十年之间三换出版社,如此前赴后继,接踵联翩地跟进,令各方人士惊诧不已。这一借低俗化、浅薄化和娱乐化图书谋求经济利益的极端案例,反映出市场大潮冲击下,文化理想被有意无意忽略,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正面临从“中心到边缘”的惨淡景观,值得反思和警惕。

浮躁风气提供土壤

娱乐化出版自然是出版业自身过分逐利的结果。近些年,国内出版业普遍存在一种“GDP崇拜”情结,总觉得出版产业化了,出版经济的发展和利润的谋取应该且当然是首要目标,有些出版人甚至放弃文化理想,只重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价值在产业外。想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卡夫卡的《变形记》,书籍本身能够带来多少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嘉惠于人类的卓越贡献,又岂是这点经济利益所能衡量?如果为了所谓“产业发展”,出版业可以不注重提升自身品位,只借重取悦读者的娱乐化文本谋求经济回报的话,可以想见,出版娱乐化的情形会更加恶化,出版业也必将为社会各界诟病。然而,改变的力量是微弱的,趋利的惯性却足够强大。说到底,娱乐化的出版是与整个社会的浮躁密切相关的。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几何倍增的年代,社会变得躁动不安,浮动、快速、流变成为其主要特征,这些都为社会文化的娱乐化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此外,大众寻求肤浅文化、追求感官刺激的趣味,也加剧了文化娱乐化的趋势。明知没什么价值,却又不能舍弃;有时深受其害,却又一次次沉浸其中。可以说,正是在社会、大众和出版业的合力下,娱乐化的出版开始大行其道。

浅薄文化消解社会斗志

出版低俗化、浅薄化和娱乐化在任何时代都会对社会构成破坏力。明朝末年,受阳明心学的负面影响,士林“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许多基本的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也被弃之不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充斥诲淫诲盗内容的艳情小说盛极一时,引动世风民情为之一变。有时一书既出,只要获利,各地书坊会蜂拥跟进出版各种续书和仿作。从士大夫到引车卖浆者流,无不以睹此类书为乐。明末吏治腐败松弛,世风骄逸奢靡,这类专以营利为目的的俗艳小说的大量出版,使颓废风气迅即弥散,已趋凋敝的社会更加破败不堪。至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东北,短短几十年,大明王朝土崩瓦解。除却其他历史原因,因低俗出版导致社会风气的进一步败坏,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明朝灭亡的一种催化剂。

在一般人看来,漫画是孩童的教养之书,而在日本是风靡社会的全民读物。除了耳熟能详的《铁臂阿童木》、《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之外,政治、经济、历史这些本该庄重的内容,也都被以漫画的方式呈现,更有甚者主打性与暴力,大量颓靡的内容充斥其间,令许多人沉迷其中。可以说,“泛漫画化”的倾向早已成为日本出版界的重要特征。不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漫画书出版总量占到整个出版业的1/3,就说在近些年的数字化浪潮中,漫画书更是支撑了日本出版业的增长。传播学研究表明,媒介产品除有诸多积极功能外,也有一种“麻醉”作用——使人脱离现实,沉溺在虚幻世界中。从日本社会的现实看,漫画最大的破坏力恰恰在于导致成年人因“迷恋”漫画抛开了上进心,丢弃了工作热情,如 “工蜂般勤奋工作的日本人”已经成了令人缅怀的“昔日风景”!日本百余年来这种文化变迁导致的社会风貌的重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漫画风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出版娱乐化倾向及后果,都须引以为鉴!

(责任编辑:熊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