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为什么要读《论语》?

2009年12月17日 10:32:0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时至今日,离《论语》时代已有两千多年了,自汉朝董仲舒为维护汉武帝独裁统治而提出“独尊儒术”后,《论语》一书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然而,董仲舒以后的《论语》,尤其是宋朝朱熹详加注解后的《论语》,却成了“语录”体裁之书。他们为了统治者的统治利益,大加歪曲《论语》一书,只摘择他们需要的部分句、段引用,歪曲事实,使《论语》一书在近现代“五四”运动中被彻底推翻。只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 字作为练习、复习之用,便让历代无数人们感到厌烦,学了还要不停复习、练习,怎么叫人不厌烦呢?人生的知识上万、上百万、上千万、上亿,都要学,都要弄懂,而且还都要时常复习、练习,不烦也要烦了!

孔子教学生的是《诗经》、《尚书》等,孔子逝世后,他的学生们认为再用《诗经》、《尚书》等作为教材已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于是便编纂了《论语》一书,作为教育子弟的教材。《论语》其实就是教人做好一个“人”的书,教人做一个“好人”的书。也可以说,《论语》是一本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之书,是一本论述人际关系的书,是一本人生百科全书。只要你耐心读下去,就会发现,作为一个人,此书非读不可!你只有读了、读懂了,才能获得一生的幸福与快乐。否则,一生都是烦恼的、痛苦的。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死后,能上天堂、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才有可能得到幸福与快乐。而孔子却认为,我们当下,今生今世就能得到幸福与快乐。因此,《论语》不是一本语录体裁之书,而是一以贯通的智慧之书。

究其人生烦恼的、痛苦的根源,无非就是“选择”的痛苦!一个人一生要面临无数的选择,选择对了,快乐。选择错了,痛苦。会选择,快乐。不会选择,痛苦。可是我们由于不懂得社会,不懂得人生,不懂得识别,我们就无法选择。于是我们把一切怪罪于命运!

中国人近现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也强调“自我”,要张扬“个性”,这种自我意识的强化,彻底破坏了人类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人类生存在这个大地上,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不仅要适应天寒凝冻,还要适应酷暑热浪;不仅要饱腹,而且还要解渴;不仅要遭受洪水之灾,地震之苦,还要遭受烈火焚烧;风吹雨打是家常便饭,雷电交加也是经常见到;人类如何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求得生存?不知道经过多少年代的探索和思考,人们终于意识到只有依靠群体生活;不但抗击天有不测风云的自然灾害,抗击其它生物的侵害要依靠群体,而且种植和创造生活资料也必须要依靠群体。因此群体生活便成了人类生活的保障,并由此而产生了群体意识。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就要维护群体,为群体的利益而活着而劳动,而付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这就是人类由自然存在向自觉存在而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这种群体意识也就是国家的起源。但由于人类私心的膨胀,占有欲的扩张,人类便开始了相互的战斗、相互的争夺。从争夺人类赖以饱腹的食物开始,到争夺财产,再到争夺可以生产财产的土地,人类的私欲失去了限度,变得荒淫而可怕。人类更失去了应该凝聚的特性,成了一盘散沙,各自为阵,顽固地坚持着所谓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所谓的优秀种族),并且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采取了纯粹的地方保护主义,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不考虑、不在乎别人的生存与发展,只想自己来统治这个大地上的人类,作威作富,只手遮天。因此,人类发展到今天,便形成了贫富不均的状况,贫富差距拉得很大,10%富人(所谓精英)便占有了90%的资源,统治了90%的人民;因而便导致了人类发展的滞后。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