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长廊 > 文坛

论文造假 斩不断的黑色产业链?

2009年12月08日 09:24:41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枪手造假巧妙规避反抄袭

论文交易市场的猖獗,除了代理公司的出面,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幕后枪手,一条黑色产业链正在悄然壮大。

李华(化名)已经有一年多的枪手经历,虽然有固定工作,但他不愿放弃这份论文枪手的兼职,“也不会占用自己太多时间,还能赚点生活费,而且只需几个小时,就能造出一篇论文。”李华对自己“造”论文的事实毫不避讳,一年来,他“造”论文的水平越来越高。他总结说:让抄袭的论文看不出抄袭的痕迹,是一个枪手工作的最高境界。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写时还是中规中矩的,“那时酬薪也比较低,一千字才几十元,第一篇论文花了我一周多时间,赚了还不到两百元,后来觉得这种效率有点低,不值得。”李华回忆说,“后来就逐渐变聪明了,诀窍就是东拼西凑。”现在他每次写论文之前,会搜出10篇左右同类型的论文,然后每篇里面截取几段拼成一篇草稿。

目前由清华同方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已被广泛应用,据了解,这个反抄袭系统非常灵敏,只要是发表过的文章,相似率在10%以上的就能被发现。所以,李华在“造”论文的时候,也不得不想办法规避风险。对此,李华有着自己的 “职业道德”:对拼凑的文章一定要花时间“深加工”。一是改词语,除了关键词要改外,一些同义词之间也要相互转化。其次就是不能整段抄袭,要揉碎了放进去。另外,他还从老枪手那里学了一招,就是把复制过来的论文放到谷歌的翻译系统里,先翻译成英文,再逆向操作,看似重复的操作,却由于中英文之间的差距,让原先的中文句式变得面目全非,最后再根据中文的习惯,把草稿理顺成文。“虽然麻烦一点,不过这样可以有效避开软件的检查,也算是一种职业道德吧。”李华说。

如今,李华已是“公司”里的骨干,报酬也从刚开始的每千字几十元上升到百元左右了,“以前一篇论文需要一周时间,现在最快只需3个小时。”市场需求和监管不力促成黑色产业链

超过10亿元的造假市场需求

现在评职称和研究生毕业,都要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就给论文代写代发公司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出钱买论文、买版面,各取所需的合作方式似乎很能适应市场需求,甚至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已经有工作的人,为了评职称晋升,只好四处找门道去******文,“只要有评职称的地方,就有论文发表的需求。”一家论文代理公司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给自己做着广告,“为评定系列职称的企事业单位人士,提供收、审、发稿一站式服务。”而对于那些准备毕业的高校学生来说,写论文也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教授表示,“核心期刊刊******文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那么,论文发表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据介绍,虽然目前全国尚没有刊******文缴费版面的相关数据统计,但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有434个单位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其中高校238所;777个单位可以授予硕士学位,其中高校461所。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百万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和众多在校博士、硕士生。而据记者了解,高等院校都有明文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其中硕士生1到2篇,博士生2到3篇,否则不予颁发学位证书。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全国每年有多少人参与评职称,但据记者了解,仅北京一地,每年报考职称英语的就达8万多人,根据职称评审政策,中级职称一般需要刊发一篇论文,高级职称则需要刊发两到三篇。由此可以看出,仅出于单位评职称的需求,全国每年就有不少于100万的人需要刊******文,如果以每篇刊发费用1000元保守计算,这条产业链也会衍生出至少10亿元的市场规模。而众多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需求数量更是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