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陶瓷与书画

瓷器:为何“清看雍正”!

2018年08月23日 15:29:33  来源:美讯网

1.jpg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代君主,姓爱新觉罗,名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卒于雍正十三年(1735),是康熙皇帝三十五子中排序的第四位皇子,二十一岁受封为贝勒,三十二岁晋封雍亲王,四十五岁登基,在位十三年,死后追諡宪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雍正,人们习称他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从登基到死亡传闻不断,留下许多话题,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史学家未有定论,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为巩固皇权,打击对手,六亲不认,极为残酷,留下骂名;然而作为统治者,他刚毅果决,勇于革新、勤于理政、肃贪养廉、澄清吏治、扫除颓风、政局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上承康熙,下啟乾隆,是奠定“康乾盛世”的关键人物,一位出色的皇帝。

2.jpg

雍正,很多人能从正史里了解到这是一位暴戾凶残的主,又'以勤先天下'著称,更是一个'工作狂'.但穿越剧让我们认识到了另一面的'四爷'雍正:并不刻板,更有男人味,也更懂女人。而历史上的雍正是不是这样的呢?通过历史的点点滴滴可以了解到雍正朝政外丰富的文艺生活。雍正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艺术水准也很高,喜欢绘画书法,也喜欢命人给自己画像。在未登基前,生活丰富多彩,品味高雅,更通达儒、佛、道三教思想。而从后来的行乐图、书法中可以认识到这一点。而在登基后忙于政务,实为罕见的勤政皇帝,唯有艺术文玩才能寄托清闲。

3.jpg

在登基前,各个皇子都在积极争取王储,联络百官,而得宠的雍正一方面身负察审太子党的重任,一方面竟大张旗鼓地交结僧衲,兴办法事。在《雍邸集园居》中,胤禛赋诗道:'千载勋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言词之中,雍正将之乔扮成为一位惟愿与山僧野老为伍,清心寡欲的'天下第一闲人'.

4.jpg

康熙五十三年,雍正写下《金刚经》,款识留破尘居士,意喻看破红尘。虽然这只是表面字意,也显示了雍正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史书中记载他45岁登基开始,每年只在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假,每天工作至深夜。或许正如陶渊明诗句描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雍正心怀志趣,却无暇抽身,只得寄情画布间,充满了孤傲与悠然的气质。而据文献和档案记载,命宫廷画家绘制画像是雍正的一大爱好。他的行乐图数量众多,大多寄情于山水,营造出宁静、恬淡的氛围,和其编选的《悦心集》诗文内容、意境完全一致。在这本册子里,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王维的《山中与裴迪书》,白居易的《池上篇》《冷泉亭记》,刘禹锡的《陋室铭》,苏轼的《述怀》等等。

5.jpg

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6.jpg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本人曾多次规定瓷器的造型、花纹图案,不仅要求烧成的瓷器各部分尺寸适度,而且重视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对于要烧造的御用瓷器必须经雍正皇帝审定,方可烧造。为此,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年希尧、唐英根据旨意,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工匠,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7.jpg

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

8.jpg

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后期青花则比原作更精雅;沿袭康熙青花作品几乎完全一致,如不注明年款,无法区别。雍正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超过了永宣的水平,带有雍正朝特征。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与真品相比较,真品圈足未经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经过打磨而呈滚圆的泥鳅背状;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见火石红,雍正仿品淘洗精细底部无火石红;真品胎较厚重,雍正仿品胎较轻薄;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铁锈斑,雍正仿品青花中无铁锈斑而有重笔点染、分布规则的藏青点;真品青花中可见小笔绘画的痕迹,雍正仿品青花中无此笔痕。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模仿,对于古瓷的缺陷,则是利用新的技术去克服。例如,宣德时期的玉壶春瓶是拉坯制作的,雍正时期的玉壶春瓶则是利用模具倒出来的;宣德时期的青料采取的是水洗法提炼青料,铁锈斑无法完全清除,雍正时期对青料采用的是火锻法提炼,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铁锈斑。然而,为了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没有刻意使用含铁锈的青料,而是在绘画时,在画中使用青料点染,同样可以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见铁锈斑。

9.jpg

雍正民窑青花瓷有高中低三档。民窑的高档瓷与官窑瓷比较接近,民窑中档瓷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的外销瓷,低档瓷主要是日用瓷。高档瓷中又包括三种类型的瓷器:仿古瓷,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嘉靖的风格;具有康熙朝风格的瓷器,由于康熙朝瓷器生产时间长,影响大,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所以雍正早期青花沿袭康熙朝风格的较多;本朝风格瓷,雍正朝,上自皇帝下至督陶官对瓷器制作都有着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意识,这种意识对民窑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雍正时期,瓷器对外贸易非常兴盛,大量的西方商人来到广州,希望直接与中国贸易。据国外有关档案记载,1728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2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31年丹麦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1732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行(夷馆),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销到荷兰40万件中国瓷器,运到法国的有6.8万件。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