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陶瓷与书画

邵宏庚:紫砂名壶文化的反思

2014年06月03日 09:44:3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紫砂壶是在人们生活需求基础上诞生出来的茶饮之雅器,也是造物思想与精神追求的生活雅玩。在明清乃至当今制壶的史中,诞生了一批难得的精品,这些精品包含了制壶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精神,而这创造精神又给作品带来了生命力。

一代代的制壶艺人,将其对物质、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特有的意识、文化的素养、精神的信仰,给壶注入了生命活力,也造就了制壶史上独特的文化特质。文人壶的诞生又给制壶注入一定的人文活力。然而这样的作品为数有多少?与文人壶的结合,壶的文化气质有多少?在制壶人的眼中,泥与土,人与物,心与精神的理想化的造物思想,是否达到了完美统一?历代以来,壶型改变又有多少? 这些均值得我们反思。

壶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使其在古今的文人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壶,古今文人喝茶、聊天、谈文、论经、吟诗会友的载体。壶,说的是人生:虚怀若谷,慈悲为怀。泡的是茶,飞腾跳跃;喝的是水,冷暖自知;品的是香,回口甘醇。在“2010世博紫壶锦艺术展”上,被称为世界第一的明朝“供春壶”在仪式上亮相,在与第一壶如此近距离接触,我们不由反思,紫砂壶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真正的好作品有多少?出现了多少大师级的民间艺术家?

20051211231055376.jpg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供春壶

由于制壶工艺的特殊性,传承,是一代代壶艺得以流传的主要方式,也是历代制壶艺人生活与精神的生存形式,该形式成就了很多大师,然这一情况亦引起了壶艺界部分人士的反思:为保证传统制壶技艺得以传承,新一代的艺人们恪守老一辈艺人的诸多做法,他们为了传承,为了生活,创新的能力往往显得不足,甚至未萌芽已被扼杀。


供春造壶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性地成就了一件传世之作,而在当今这种讲究传承,不重视创新的制壶大环境下,这样机缘还会有吗?

制壶人往往注重工艺,不仅表现在对传统壶型形式的引用、提炼,还表现在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领悟传承。艺术素养和精神信仰是否统一,这正是造物思想与生活品质、精神追求的统一,没有这些统一,怎会有好作品问世。在当今物欲横行的社会,是选择创新,还是延袭古人之作,这是摆在很多制壶艺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创新,对制壶人而言,意味着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意味着对社会形态与生活的一种提炼。在我作为一名设计师看来,时代需要精品,她们是时代的精神。

对于壶艺设计精神上的责任感,之前我也曾思考过,壶艺设计仅是重于形还是需要不断提升内在精神。可惜当今制壶氛围中,具有这方面追求的壶艺师稀少之稀少。我也看到壶艺人自己很想寻设计与创作这条路走,可是他们对设计创作的心还稚嫩,走得很没有力量,一些壶艺人于是放弃了设计创作的思想。实际,国内的壶艺设计创作氛围还真的很需要这样具有承上启下责任感的继承者和探索者。

785407.jpg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者 / 国际着名设计大师 / 邵宏庚(善智)

在壶艺设计创作中我们应赋予紫砂更多生活气息和艺术生命力:通过借鉴古人造物思想,在造型的提炼上把握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赋予作品时代鲜明的艺术神韵;在作品的创新上要有自己个性,和这个时代结合;让艺术接近生活,让壶艺在当今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参考古人诗画的的意美思想,结合壶艺的创新。

3333335.jpg

邵宏庚(善智)新作磐石壶

以“形”写意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及器物造型中,表现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通过对事物的认识以形传“神”的表达形式。追求创作美的理想境界。壶艺创作,以“形”写意的创作方法,会给制壶更多的发挥空间,开发他们想象力。以“形”写意是对生命形态的捕捉,可以抛却一切功利之心,以自性精神达到极度自由的创作境界。创造壶与紫砂文化艺术语言和文化语言,给紫砂文化带来一片广阔发展空间。

以“韵”传神

生命的释怀、精神的自由,得以在制壶人的每一道工序中得到体现。造型中熔铸制壶人对生活参悟,以至在壶艺创作中,形成独特审美意象,我们似乎也可以这样说:以“韵”传神,在创作的艺术语言中充溢着理性光辉的感性光芒,也塑造了制壶人面对生活内在意味。一把好壶,形依神而不失形,以型写意,以“韵”传神,动中求静,无比生命……

希望我们的紫砂精神,能在造型的创新中得到完美呈现,在这个时代达到与生活的艺术共荣,使散其发出的内在精神文化特质。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