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陶瓷与书画

陶瓷山水画应追求形神兼备

2011年02月15日 11:38:55  来源:瓷库中国

中国画具有“以形写神”、 “似与不似”的特点, 在陶瓷山水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么什么是形?什么是神?在我国古典画论中, 一般地说: “形是指所描绘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而 ‘神’ 是指对象的精神气质。 ”陶瓷山水画同国画一样,画家笔下的山石、林木、云水等景物既是表现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但又不是照片似的翻版。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似, 绝非面对静止的自然景物一笔一画的描绘,而是通过陶瓷这一绘画载体,通,过写生,目识心记、去粗取精、有取有舍, 提炼加工等方法, 既赋予自然景物以主观因素,又加以变化改造而达到似与不似、形神兼备的审美效果。 白石老人说过: “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应在似与不似之间”。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瓷山水画不仅要有反映自然客观的景象更应注重表现画中的神韵。但完全抛弃形也不行。

艺术瓷盘·山水风景高档挂盘

怎样才能做到似与不似,形神兼备呢?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感悟,笔者认为, 在创作中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三点:

 

一、借鉴传统,夯实基本功力

中国山水画注重笔墨技巧, 讲究构图布局。中国画最显着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短线即为点, 点线组合即为面)线条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 因此前人总结出来的皴法不能丢,应根据表现对象选择恰当的皴法表现山石的结构及其肌理效果。由于陶瓷不象宣纸那样具有吸水性强、易产生洇的效果,因此必须结合陶瓷材质及其工艺特点, 因材施艺, 借料生情,着重笔墨线条的运用, 以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散点透视是中国画区别于西画的又一大特点。这也是中国画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可以打破时空界限, 把看得到的, 甚至看不到的景物展现于同一画面之中。尤其是瓶、缸之类器型, 可以采用通景构图, 移步换景、 皆成画面。而且在构图中必须讲究主次、疏密、虚实、黑白、呼应、藏露、开合等辩证法则,要表现出画中景物的层次感, 获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审美效果。这些技法是陶瓷山水画的基本功底, 是作品形的表现, 只有整体上把握住形, 才能进一步表现出神;

 

二、以造化为师,重视写生

石涛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 ”说的就是要走进大自然, 要面对真山真水进行写生。我们现代人比古代人有优越条件,现在很多优秀的画册、摄影以及电脑等高科技的应用使现代人在追求表现形似方面是容易得多了。然而陶瓷山水画不是对自然景物机械的模仿,如实的再现。优秀的山水画也不能靠临摹画册来产生, 画册只能提供参考借鉴, 只有身临其境, 目观心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山水作品。古人说:“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王锡良、张松茂等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别开生面风格独异,特色鲜明,这与他们长期坚持写生分不开的,在收集大量创作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取舍整理,迁想妙得,艺术加工才得以创作成功。古人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是情溢于海, 不深入其境, 决没有深刻的感受和领悟, 也产生不出灵感”。宋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说: “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有骨气, 以形似之外求画此及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 而气韵不生,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期间矣。 ”这里所说的骨气、气韵就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神。

 

三、营造意境,情景交融

要使陶瓷山水有神, 产生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必须着力营造画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指所描绘的生动景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观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这就要求陶瓷山水作品做到“情与景合、意与象通。 ”画面所表现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神情意态与陶瓷工艺形式的统一结合,达到生动感人, 耐人寻味的境界。因此陶瓷山水画中“不可无我, 景物也不可无情。 ”在表现客观景物的同时, 要与自己的感受相联系, 使笔下的景物富有感情色彩。也就是说要通过作品的思想使其人格化,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正如王国维所说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才能“境界全出”。例如王锡良大师的粉彩《黄山西海》瓷板画,就是王老多次亲上黄山写生后精心创作而成的陶瓷山水画精品。图中那峻峭、雄伟的山峰、变幻飘逸的云海,那亭楼、岩松、飞瀑流泉等等构建出一种恢弘壮观, 幽远宁静的意境。为表现秋景而采用的暖色调也赋予作品一种绚烂之美, 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深情的赞美。正因为作者倾注了这种美好的情感,故而这幅作品气韵生动, 形神兼备。又如张松茂大师的粉彩《松荫观瀑图》瓷板, 表现的是山林中的高士观赏远处飞瀑的情景。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图中那株硕大的松树, 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占居整个画面的一半之多,作品通过作者的思想使其人格化, 尽显苍劲高古之姿, 高士挺立于巨石之上,双手置于身后,长袖飘拂,举目眺望,远处飞瀑如烟如带飘然而下,似乎传来隐隐水声。这种种景物营造出一种雄浑、高古、幽远的意境,烘托出山中高士清高旷达的胸襟和悠闲恬淡的心情。整件作品表现出“物我相融, 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在生活节奏加快, 为世俗纷繁所累的现代人看来,确是令人向往的。故而定会使人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甚至产生共鸣。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