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新闻动态

让历史在青瓷中重现

2015年06月01日 11:14:10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所谓乱世藏金,盛世藏宝。随着全民收藏热的逐渐升温,喜欢青瓷的人越来越多,龙泉青瓷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玩物和藏品。如今大家已经把青瓷捧到某种高度,其实,无论是玩也好,藏也好,用也好,选择青瓷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在这容易喧嚣烦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沉静、内敛、端庄的青瓷,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慰藉。

近日,“道在器中”龙泉青瓷品鉴暨大师见面会在杭州举行。近150件精美的青瓷艺术品、衍生品同时展出。记者也得以有机会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青瓷终身艺术成就奖获得者陈坛根先生以及他的儿子陈华、女婿李帮强见面,一起品茶谈艺,赏瓷论道。

陈坛根,1949年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从小随父学艺,1964年进入龙泉瓷厂工作,从压坯小工一直到担任原料车间主任、技术副厂长、党组书记等职。现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丽水学院客座教授、龙泉古窑瓷研究所所长。致力于龙泉青瓷生产、管理、工艺研究40余年。

值得称道的是,2004年他在原料和釉料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研究成功龙泉青瓷“冰裂纹”,使失传千年的龙泉青瓷冰裂纹制作工艺重放光彩。“龙泉青瓷冰裂纹制作工艺技术”现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当记者第一眼看到“冰裂纹”时,就深深地被她吸引了!那重重叠叠的细密纹片,似乎裂在不同的釉层之间,平面中裂纹透出纵深的立体感,比之哥弟窑的开片更显细腻与繁复。类似于构成图案的裂纹层层叠叠覆盖在坯体上,但釉面却没有纹片开裂线,光滑晶莹,自然雅致中给人以奇异美感和无穷意蕴,有种化腐朽为神奇之妙。

“我对传统的器型情有独钟。”陈大师感叹道。而当时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就是恢复南宋宫廷烧制的御用瓷、已经失传千年的冰裂纹。“我翻了很多书,发现书上记载着冰裂纹,‘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冰裂纹是贡品,器物非常美,所以就想把它恢复出来。”

这中间的过程,难度可想而知。冰裂纹从选料、配方、成型、上釉到烧制,工艺繁琐,需要近百道工序,哪一个环节出点小差错,就会前功尽弃。经过了无数次的摸索、失败,屡战屡败的陈坛根终于用韧劲,凭着毅力和对坯胎、釉色配方的研究感悟,凭着不断地记录和反思失败的数据和教训,历经6年时间后,失传已久的冰裂纹终于在陈坛根手中重现了。

陈大师介绍:“冰裂纹对胚和釉料的收缩比例要求很高,不能差一点。釉薄了,就不起纹片;釉厚了,烧制的时候不是把胚体拉裂、变形,就是釉面严重剥落。还有火候,也是很难控制,窑炉里一氧化碳淡了,釉色会跑出来;浓了,釉色又会吸烟变色。”所以冰裂纹的成品率一直不是很高,一直到现在还不到50%,但这也是其十分难得、珍贵的原因。

看来,做瓷需要勤奋,但也需要悟性和灵感,这就是成为大师缺一不可的条件。

而为恢复失传600多年的龙泉明代官窑青瓷,由龙泉古窑瓷厂厂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邦强,汇聚了以陈坛根大师为首的一批青瓷艺人及浙江大学周少华教授等青瓷专家,专门从事研究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原料的配方及烧制技艺,利用现代检测手段,分析破译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坯体、釉面的化学构成。用龙泉瓷土配制,经过3年多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现已研究出故宫博物院龙泉明代官窑青瓷5件,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明代官窑青瓷(修复)15件,国外博物馆龙泉官窑青瓷5件。

“龙泉明代官窑青瓷工艺技术的恢复”获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重大科技项目,被浙江大学列为科研合作项目。该项目研究获得成功,填补了失传600多年明代宫廷在龙泉烧制青瓷制作工艺技术上的空白,2012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为龙泉青瓷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陈大师父子、女婿创作的数十余件作品在全国性陶瓷评比中荣获金、银奖。作品《80厘米哥窑迎宾挂盘》和《象耳牡丹瓶》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青瓷《大吉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冰裂纹园洗》被韩国康津郡青瓷博物馆收藏,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被有关部门选为指定对外交往礼品。

古老的龙泉青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师、艺术家的传承、探索和创新,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