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新闻动态

收藏紫砂应关注“用”而非“艺”

2014年04月23日 10:05:13  来源:现代快报

郑板桥吟: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如今的宜兴,因紫砂矿闻名,紫砂壶也成了宜兴的一张名片。上周,《砂里淘金》与读者见面后,不少藏友通过热线84783629与我们联系,一名在宜兴从事紫砂壶销售的经理提醒壶友,不少投机者看中紫砂的经济价值,用浙江长兴、安徽寿山、陕西延安、广东潮州等地发现的相似泥料制壶。不过,其成分、成型色泽、质地品质都与宜兴的紫砂泥有着天壤之别,由于不符合宜兴紫砂泥的标准,无法形成气孔,泡出来的茶会有一股怪味。

收藏紫砂应关注“用”而非“艺”

经过陈腐、粉碎、过筛,加水拌和,最后真空炼制,每一个紫砂壶都会“出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孔结构,正是有了肉眼看不见的孔,壶身吸收茶香,茶友们才特别钟爱用紫砂壶来泡茶。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收藏品。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冲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紫砂壶都有收藏价值,最大的区别在于“用”而非“艺”。

在江宁经营一家马场的彭彭,因茶与紫砂壶结缘,在他并不算长的收藏经历中,紫砂壶一直分为两种。“有的壶用来泡茶,有的壶则用于收藏。”彭彭说,紫砂壶当中,也有面向大众的产品,价格低廉制作简单,造型简练、大方,价格可以被普通老百姓接受;另一种是工艺品,批量生产的,大多用作纪念品。他告诉记者,这两种日常使用没有任何问题,磕磕碰碰也不心疼,但并不具备收藏价值。

“出自名艺人之手的作品,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李冲拿起一只工艺美术大师倪顺生制作的大红袍壶,壶身、壶嘴用特有线条自然过渡,壶盖和壶把也有适手的“骨节”设计。他表示,这类精品紫砂壶,达到了特种艺术品水准,才是收藏者渴求的对象。除了讲究泥质、工艺独特和装饰方式外,制作水平是影响价格的关键。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