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毛主席去安源》名画背后的故事

颜菁/文
2009年11月23日 14:15:1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刘春华艺术专栏  

其实要求印刷这幅作品的呼声自开展后就出现了,当时展览会的四本意见本上绝大部分留言都是赞扬这幅作品的,并且提出公开发表的希望,很多人还留下了订购的数量、单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人民画报》杂志在他人的推荐下观看了作品,随即决定印刷发表。春节过后刘春华回北京不久,画报的一个编辑就拿着印样找到他。

“我一看印出来了挺高兴,但马上又发现画印反了,编辑只能回去重新制版。”

出错也有客观的原因,印刷《毛主席去安源》,是我国第一次运用电子分色制版技术,工人的操作还不熟练,等第二份大样印出来,又折腾了一个月的时间。

刘春华的本名其实叫刘成华,因为一字之差,印刷机一开印,几十万张的印刷品上作者全部变成了刘春华。

“《人民画报》的办公室当时就在新华印刷厂车间的上面,听说正在大批印刷他们曾经发表过的一个作品,那位编辑就下去看,一看,发现名字错了,连忙通知了领导。”

因为第二天就是七一了,重新制版或找工人贴字时间都来不及,刘春华也就将错就错。

印刷品发行不久,大批的信件和汇款就纷至沓来,很多人要求刘春华帮他们购买《毛主席去安源》的印刷品等。由于名字不对,汇款取不出来,刘春华每天都要拿着一摞汇款单去学校的办公室盖章。为了大家都省事,办公室的老师干脆给他办了个“刘春华”的学生证。毕业之后,又因为刘春华的名气太大了,变成他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总理说我应该参与领导工作,这是工作需要,他让我百分之五十参与行政工作,百分之五十搞创作

毕业分配刘春华进了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毛主席着作出版办公室。

报到后,刘春华被分配到北京印刷四厂当了三年的学徒工,工种是照相工人。他是分到厂里的唯一一个大学生,生怕自己三年后出师还独立操作不了,因此学的十分认真。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