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北京大学朱良志评陆学东作品

朱良志/文
2014年12月19日 14:46: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陆学东艺术专栏  

大约两年多前,一组独特的山水画引起我的注意,这组数十页的山水颇有传统山水画的韵味:构图非常讲究,或者是一抹山影,或者渺渺溪水中的几株横斜的古树,或者就是远山中荒阒的村落,风味粗莽而老辣,一副荒天迥地之象,空灵廓落,富有一种别样的诗意。笔墨也颇见功力,画家的笔法娴熟,处理墨色的浓淡干湿、笔势的疾徐轻重,都很有分际。其中有一幅画雪后的村景,深山中萧瑟的树,似隐若现的村,以枯笔擦出山影,又以稍浓的墨线钩出轮廓,参差的古树随意点缀,虽未着意在雪,却有雪意茫茫的感觉。还有一幅画画苇溪轻舟之景,当是秋末时分,平湖中画萧瑟的枯苇,几叶小舟随意点缀,近景处画蓊郁一颗老树,斜斜而出,低首湖面,风姿绰约。尤其画面中以粗莽的笔致随意点染陂陀中的杂树,最是感人。此图有很好的空间感觉,墨色随视线的展开,渐远渐淡,处理得很细腻。这组作品还体现出画家重视意境创造的思路。还有一幅近处画几颗老树,或立或偃,有自然俯仰之趣,中为一湾水体,稍远处乃绵延的群山,山的最高处,有一亭矗立,是中国画典型的高高亭,此为画眼,带有俯瞰群伦的意味。此画既有隔溪观亭之远意,又有背负青天朝下看的气势,表现出性灵腾踔的境界。

后来我知道,这位画家叫陆学东,年轻而富有才华,在当代画界颇具影响。这组山水作品虽然是仿清初山水大家龚贤的笔意,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忸怩造作,不畏首畏尾,笔势斩截,富有力度。画面干净而朴质。石涛说:“笔锋下决出生活。”他也在自己的笔墨氤氲中转出独特的生机。由这组作品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细腻的生命感觉。后来我渐渐读到这位画家的更多作品,对他的艺术风格有进一步了解,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活力的画家,并了解到他在艺术探求中得名家指点,十多年中流连于传统绘画大师的笔墨中,一如书家临帖,在这其中体会那些名称一时的天才画家所赋予的智慧,锻炼自己的手下功夫,纯化自己艺术的眼光。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出元人(如陆天游、曹云西)的荒寒,体会出渐江等的幽冷,更有石涛的纵肆。他每仿一家,都是摄其意,而不是模其形。他以前代大师笔意润怿其笔致,使烂漫春花凭其袖下而出,如徐渭所谓“袖里青蛇”。

在黄山怀抱中生长出的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内涵吸引着文人艺术家。在这片天地中成长起来的学东,对徽州文化更有他的感觉,他的感情,他的理解。他十余年中以这片天地中的山水创作过大量的作品,并曾以这类作品获得过相关奖励。他还以自己朴质而敏感的心灵体会徽州的风韵。这类作品吸收徽州古版画的特点,利用水晕墨章的效果,创造出他胸中的独特淋漓。如轻烟漫回,如微云淡荡,如暮霭滋育,如细雨霏微。看这类作品,有的湿漉漉地,如从纸幅中滑出;有的朦朦胧胧,似乎将你带到天地初开的时分;有的于昏暗的天际中,沉沉云霓压来,让你透不过气来,忽而一线微光从云际撕出,直透你的灵府。这或许就是所谓混沌里放出光明吧。

他的这类作品特别注意历史的纵深感和宇宙感,他的立意根本不在这一片好风景,而是跃入历史的风烟中,品味人性的温热。如其画徽州情系列,烟树迷朦中绵延的村落,墨色烟润中的粉墙黛瓦马头墙若隐若现,没有黑白分明,惟有一片漫漶,画家极力突出屋的“老”、墙的斑驳,苔痕历历,一如王维诗境中的“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遥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的意味,有幽深静谧之趣,将无限的时间绵延拉入到当下的呈现中,历史的迷朦和当下的鲜活就这样被揉搓到一起,真使人有千年石上苔痕裂、落日溪回树影深的感觉。读这样的画,似乎在和那绵延的历史对话,一不小心中和永恒照了面。

使学东先生获得盛名的还在于他的写生作品,他常常是拿了他这只笔,凭着他的笔墨功夫,就像诗人在山间轻吟,他用笔墨唱出他心中的歌。我很喜欢他于梁根村的一组速写,简率,洗练,取境非常讲究,笔墨效果也很好,又不为技术性的因素所捆束,在熟练中又加进一些稚拙。很多作品风神凛凛,令人一见难忘。其画一扇门,门边若许之物,门上的房,门前的树,门内的事,都在漫漫迷雾中,他这一突现,将这门突出了出来,枯拙的笔抹出大略,再有浓墨细笔钩出门楣、门把手和门前的脸盆架的简单轮廓,这幅画就活了,着实有一种浪漫的气息,这是他的写生之作的重要特点。写生而不为写出实在的外在物象,而是写心中的感觉。这可能就是王麓台所说的“一点微茫之心”吧。其写门前的盆花、独轮车,还有正在流淌的自来水,空间处理上颇见用心。自来水、独轮车和盆花三物处于同一条线上,然而独轮车出远势,向远方延展;自来水取下势,水入桶而溅落;而盆花取散势,向空中散开。盎然的趣味非细心不易读取。

学东先生富有春秋,为人醇厚而有礼,于画简擅多能,又非常勤勉。他以独特的生命感觉来作画,以对艺术的赤诚来作画,以灵动的笔墨功力来作画。惟其以画为余事,为性灵陶冶之具,而不是谋生之手段,不是获取银两之名物,所以我对其艺多有期待。假以时日,其艺必有大成。中国画自有其质的规定性,他优游于前代大师的艺术世界中,此一道路还可以走下去;他重视生命的感觉,此一创造方式还应谨守,须臾失之或致僵滞。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