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在时代和个性中求索

2014年12月19日 14:40:38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画家陆学东艺术专栏  

在物质社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有时是非常狭小的,尤其是那些极为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天生敏锐,比常人更容易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堵和莫名其妙的精神侵犯。随着社会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他们步入了尴尬,也步入了分化的时代。谁能坚立于万丈红尘,冲破迷惘,认定自己的追求和创造都是出于生命的需要,谁就有了定力,就不会随时尚的潮流而飘浮、游移。历史上的中、外艺术家大都是从最困难的精神环境里冲杀出来的勇士。与此相反,总会有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在困难和物质利益面前妥协了,屈服了,放弃了,其结果也就沦为平庸。

在这种境况中,画家陆学东老师毅然选择了前者。回想起来我与陆学东老师的相识是源于画作,陆老师是总政选培办主任,但是在我眼里他和其他部队军官有所不同,陆老师为人亲和,喜欢和学生交谈,特别关心我们这些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陆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坚持,由于总政选培办负责清华、北大、公安大学三校国防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人员较少,工作繁重,每天他都穿梭于各种学生座谈和工作会议,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却一直坚持着绘画创作,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后他要到画室画上几个小时才回家,睡上短短四五个小时,早上天还蒙蒙亮就起身去院子里写生。有时我问他:“这样的生活您不感到累吗?正常人早被繁重工作折腾的已顾不得家人和爱好,而您还是将自己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这一坚持便是二十多年”。陆老师总是淡淡一笑:“兴趣,都是自己的爱好,苦点累点,也不能放弃。”

人们常说真正的艺术家,是那种可以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宁可牺牲掉一切物质快乐,受尽人间冷暖和诟骂,只愿在艺术中获得无尽安慰,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而言反变成一个虚空,他们只存活在自己的真实世界。反之,如果画家们都去学着趋炎附势,唯利是图,无疑是自身的堕落。

2011年8月他的作品《国防生日记》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2011年9月《皖南民居系列之七》入选“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这一切发生的悄无声息、毫无征兆,表现得很低调,但在圈内却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不亚于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投下一颗重磅炸弹,惊愕之余的人们,在一幅幅水墨酣畅、用笔潇洒奔放、情景交融、诗意盎然、风格独具的山水画前很快回过神来,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为这位军旅画家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而叹服。

他沉潜了近二十年,用富有诗性的眼光和胸怀反思社会、体味人生、观照自然,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美好、光明的徽派山水艺术新天地。这里充盈着一股军人的激情,温暖着一缕人性的光辉,蕴含着一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有一种兼收并蓄、入古求新的气度和气魄。读画识人,我们清楚地听到一颗富有主体精神的艺术心灵在有力搏动,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军人使命、国防情怀、人生完美、社会和谐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军旅生涯中,他经历了多少精神磨难是别人无法想象的,单讲由紧张军旅生活走入清静画室所带来的长期寂寞,就是他人难以忍受的。他却顽强地“撑”过来了,成功实现了自己艺术上的飞跃。

陆学东老师的徽派山水画建立在他多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学习体会基础之上,是随着年龄、心境的变化而衍生出来的人生感悟。徽派文化的博大深厚和皖南山水的质朴秀丽是他创作的源泉。他走出军营,步入田野,四处游走和写生,皖南大地上无数有名和无名的山上都留下了他探索的足迹。近20年的漫长之旅,他通过对徽山徽水徽人家的本源特质的进一步体悟,获得了创作源泉,从皖南的山野中,为我们寻找到了精神慰藉——他像春天的甘霖、夏日的清风、冬日的阳光,适时地满足了人们的渴望,积极地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这种创作的产生不仅来自他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更重要的是他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广袤的大地一直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的精神得以滋养、茂盛。

作为陆老师的学生和朋友,我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地高兴。在为他喝彩的同时,也从我的角度来谈下对他画作的感受。

一、风神独具,清秀典雅,吸收众家专长但又不失个性。

陆学东老师的山水画,意趣别致,富有新意。他是个感受能力极强的人,明白山水画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传统艺术,它虽然独立门户,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传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自有其承上启下的谱系。一味地模拟古人和其他学者的外在程式,而不探究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继承,也就不足以启下;一味地摈弃,将中国人的自然观、价值观、文化性格及人文关怀等统统地都抛掉了,则不可能承上;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将时代精神、地域特色、个人创造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创新。

陆老师的画成就最高的是山水题材的作品。自然山野中的安居乐业,常以俯视角度,以水墨渲染的黑白灰描绘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整体呈现出一种朦胧的效果,天色微微发亮。但与众家有所不同的是,在其中常加入茂盛的墨竹或其他植物,房屋鳞次栉比地穿插其间,使一般印象中疏朗空阔的江南水乡看起来更为密集。然而如此大片的房屋却错落有致,安详而静穆的安居在山水草木之中,若有若无的薄雾笼罩周围,既是人间景象,又有仙境气氛,既可能是黎明前,又可能是暮色刚刚降临时的情景。虽然较少有人物出现或是生活细节的描写,但是房屋的意象已经代表了其中人的生活秩序,这种对家乡的赞美与眷恋,既是歌颂其风景的美丽宜人,更是歌颂其民事的安然与繁盛。

陆学东老师以意为之,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其迹。他一边学习他人画法一边保持自己对于山水画独特的理解,既没有走向空疏冷逸,也没有失掉自我,在继承和发扬了个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自运心源,抒发出了自己的情感和灵性,形成了醇和流畅、空灵飘逸又不失浑厚的艺术风格。

二、画面唯美,意境和谐,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

他倾向于文化修养和个人灵性上的追求——以形而下的笔墨符号去替代客观世界的存在与运动,把自然与人生的本相,变成画面上带有他主观色彩的艺术形象,实现了物我合一的目的。诗意地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具体时空,将人们带入“神驰清幽之地,心游古朴之乡”的境界。

文人的风雅与山野的情怀并重,纯粹以水墨画就的花草植物因墨分五色的浓淡而层次分明,墨色的淡雅能够看出心境的疏朗与澄明,但是花叶的繁茂,并且常以梅兰竹菊以外的各色花卉草木入画,以及如玉兰图一般粗豪写意的笔触,更见其对于自然山野气息的热爱。而设色画则常以墨枝点染、以繁花绿叶,凸显了枝干的“书法用笔”与曲折走势,写意性更为突出,使较为艳丽的花卉不至过于阴柔,一树繁花,可静可动,可疏朗可繁密。

从这些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又充满浓厚个人情感、主客观高度统一的画作中,我们不难看出陆学东老师是一位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细腻,热爱生活,对故乡的山水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亲切之情,似乎还有几分敬畏。他深知“乡土”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意义:它滋生一切,葆有一切,可以作为支撑他的全部。它是一个艺术家的来路和归宿,在精神上守住它,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化在其间,便具有了诗人的情怀;在形式上自然也就拥有了诗的追求,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一种独特的节奏、气韵和旋律。正是诗意,使那些诉诸可感的物象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地变为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生机和情趣也在其间自然而然地流动起来,变得如此自由而畅快。

三、用笔流畅,个性张扬,将书法和绘画巧妙地融合

他注重艺术语言的锤炼,以书法入画,追求水墨韵味,笔墨间凸显着率真天然的个性。有人认为要张扬个性,就一定要张牙舞爪,求怪追奇。其实,张扬个性的高层次的表达,仍旧是斯文含蓄,内涵丰富。只有构建在这一基点上的个性,才具有其深度、高度、力度以及时空上的大跨度。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完全得力于对书法的长期研习。他把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用在物象的描写上,浑然天成,不露斧凿痕迹。一是增加了画面的抽象性,二是强化了感情抒发的直接性,三是扩大了笔墨披露情感世界的外延。他在书法与绘画之间、具象与抽象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使笔墨与形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笔落纸,既勾画出了对象的形神,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其在表达上变得更加含蓄、有力,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张扬。

四、意境深邃,格调高雅,飘逸而不失之于浮薄。

要达到这种境地,不仅与画家的品位有关,而且与其性格和人品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的。陆老师天生聪慧,对人对事的看法自然就比常人透脱,最重要的是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凡是他想干的事,就能准确地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入点迅速地打进去,很快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陆老师又是待人宽厚、原则性极强的人。他为人既真诚厚道、义气善良,又耿介正直、公道正派,在是非面前从不暧昧、苟且,都是直抒胸臆,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现出了他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艺术态度,以及一个军旅画家应有的骨气和操守。这种过硬的人格,使他具有了道德的力量,牵引着他的思想和灵魂走向深邃。因此,他的艺术也就有了根底。

总之,陆学东老师的画作,是根植传统文化中个性化、诗意化的表达,将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个人风格、地域特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赋古思今,传情表意,使传统富有了现代生命力,拓宽了中国画的意境和内容,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

文/北京大学李钦帅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