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书道千秋

——读《论书断语》偶感

王国祥/文
2009年11月26日 10:56:5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本文所属专题:李铎艺术专栏  



  师曰:“作书需懂变化之法。一幅作品,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呈多样。结体用笔毋使雷同。曲者直之,枯者润之,相者背之,密者疏之,小者大之,方者圆之。极尽变化,尽收诡谲云奇之效。自古迄今,成大器者,莫不以变求妙。惟变者活,雷同者死。学书者当深悟此理。”感曰:书法是有生命的艺术,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化是相对的,一切都在过程中运动。起初是浑沌执笔,字拙无矩;而后是琢磨运笔,由涩到利;读临前人,邯郸学步;丢掉拐杖,初成书风,巩固提高,潇洒自如;删繁就简,颇见功夫;美驻其间,艺术享受;丰富内涵,回至童书。归真,是书法美的最高境界,赋予生命的原色。我以为,书法在低起点的拙变是做作、张扬,既没有内涵,也没有外功。而高起点的拙变是升华、扬弃。既饱含字外功夫,又折射字的含量,是全新意义上的返璞归真。又如师曰:“……故学者,必先求法,有法而后通神。法从精临细摹中得,神由胸臆灵悟中生。书而无法,难脱匠气;有法无神,不耐审视。法神兼备,其字活矣。”

  师曰:“古人作书,有受启于舞剑、观涛、争道、蛇斗、屋漏等种种自然物态者。而余却对古藤情有独钟,喜其曲屈盘结、苍老枯健、钢拧铁铸、跌宕遒连之美。余尝拟其势、用其意,落笔涩进,以臻古拙、沉雄、苍涩、浑厚之气。”感曰:万物通灵性,有潜在丰富的内涵。犹如一部无字书,读懂了是缘分,读不懂则修养不够。这倒想起我第一次捡黄河石的情形,当拣到一块“火焰山”的奇石后,引来众多的石友感慨:“我们拣几年石头,也没拣块像样的。”有石友回应:“捡石头犹如找对象,要有缘分!”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根雕能化腐朽为神奇,奇石能让人顶礼膜拜。这说明,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有与人为师、与自然为师之说道也。我在大漠戈壁生活了十多年,尤爱大漠上的沙纹,那其中有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影子,有动静无端的变化之美,有岁月沧桑的痕迹。吾学用小篆的结体,行书的笔意表现之,既有老到遒劲的质感,又有龙飞凤舞的洒脱,还有行云流水的飘逸尽显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轮回与衔接。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