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千岩竞秀——陆秀竞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年08月31日 09:53:30  来源:美讯网

2018年8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千岩竞秀——陆秀竞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1.jpg

开幕式现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德平,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原专职副组长李长江,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全国政协民宗委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安七一,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原副书记俞贵麟,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崔俊慧,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田宇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吴山明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
  开幕现场,吴为山馆长向陆秀竞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以感谢其向中国美术馆慷慨捐赠作品。

2.jp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到,陆秀竞生于浙江绍兴,长于杭州,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陆秀竞的山水画艺术远溯石涛、石谿,先后汲取黄宾虹、顾坤伯、陆俨少等山水画家之所长,并师法造化。值得称道的是他不囿于成法,不泥古,以传统丰厚的底蕴和素养,以文化包容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领会、对话西方20世纪视觉艺术革命的形式与意味。在抽象与构成中找到与中国画章法相契融的表现语境,以自己的努力为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新作出贡献。很高兴为陆秀竞先生这位在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三方面均有建树的艺术家举办画展。相信先生千岩竞秀的画境一定会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与思考。

3.jpg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评价,陆秀竞继承和发扬了浙派山水酣畅淋漓、清雅俊逸的风格特点,并在遍游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国的基础上,创造出设色丰富、气势辽阔,深具历史感和人文性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精神。从近现代美术发展的大格局来看,陆秀竞的艺术人生无不体现出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以及现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宏观趋势,从具体的创作实践来看,他的创作又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征和创新思考。从艺50余年,陆秀竞不但创造了个人耀眼的艺术成果,同时还曾任职多个艺术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组织艺术活动,出版画集教材,并富有成效,为中国美术和浙江美术的繁荣发展奉献了心血,贡献了成果。

4.jpg

中国浙江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田宇原致辞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则认为,陆秀竞在从艺五十余载的春夏秋冬中,越峰登岭、踵事增华,一如既往地磨砺笔墨,寄情山川而不事张扬,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营养,广纳中华文化发展的时代精神,从而形成了他山水画创作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和鲜明风格。他的作品笔墨厚重,格调高雅,气势磅礴。其山水画源于自然,又不停留在自然的具象上,笔墨精到,浑厚华滋。他的花鸟画受艺术大家黄宾虹的影响,画风轻捷,用色唯美,自在而优美。为浙江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陆秀竞,曾任西泠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美协理事,杭州市美协副主席,浙江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6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得现代中国画大师顾坤伯、陆俨少亲授。主攻山水,兼善花鸟,陆秀竞的作品多少透露出西画形、结构的造型元素,但呈现的整体面貌则属于传统国画纯正的写意体系,以表现意境见长。这也是陆秀竞这一代在浙江美术学院接受国画教育的学子们艺术创作的共同特点。

5.jpg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书画院院长吴山明致辞

  在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陆秀竞汲取诸家之长,寻找融会之道,潜心创作。他的笔墨苍润浑朴、稚拙灵动,于平淡中显现天然之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次展览展出陆秀竞中国画作品100余件,通过五个部分呈现了画家横跨半个世纪的艺术历程:
  “乡关何处”,梳理与江南水乡有关的早期山水作品,强调画家的艺术起点和个人成长的地域特征、文化情景;“去塞求通”,以地理上的旅行和艺术上的跨越为主旨,展出与西北有关、色彩浓重的山水作品;“畛域无限”,提炼了画家跨国旅行的经历和对中西艺术融合的探索,展示画家旅居国外,尤其是北美的艺术作品;“湖山胜览”,表现画家的山水作品对南方传统,尤其是对浙派山水的继承和发扬;“闲情偶寄”,以花鸟、人物、书法等作品为主,反映大型山水作品之外,画家在生活中的情趣。五大部分以创作年代为序,结合专题研究,生动而深入地勾勒出陆秀竞的艺术人生、创作历程和文化追求,使得观众在全面欣赏老艺术成就的同时感受到老画家在艺术道路上的孜孜以求。

6.jpg

画家陆秀竞致辞

 7.jpg

吴为山馆长为陆秀竞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浙派山水画家童中焘认为,陆秀竞的作品大概可分两类,一是传统出新,新在用笔和形象;另一类主要发自西北之行,是黄宾虹“九墨”的综合,或可称为泼墨山水。
  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也是本次画展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主持。而在他看来,陆秀竞的绘画创作之所以在画界和观众中引起关注,受到广泛赞誉,正是在于他不仅有坚实的造型和技艺功力,更有丰厚的艺术修养。“陆秀竞的画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朴实无华而富有情趣和气韵。” 邵大箴如此评价。

 8.jpg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开幕式

 9.jpg

展览现场

 10.jpg

展览现场

 11.jpg

展览现场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3层13-17号展厅,展出至9月2日。(周一闭馆)
 
 
氤氲沉郁,意象万千
陆秀竞山水画纵论
 
  在中华文化史上有两座山,一座是自然的山,一座是艺术的山。艺术的山是中国历代画家以自己的智慧和审美,以自己的情感和创造而绘就的饱含人格精神的山。这座“山”有着不同时代的美学观和文脉,有着不同的形式创造。它是由历代艺术家的无数探索和实践构建的,因此翻开这座“山”的历史可以看到其形成的轨迹,也可以看到在这座山的形成过程中耸起的一座座高峰。今天我们通过对画家和画派的研究可以感受到其气象万千,并从自然山向艺术山转化过程中,感受到一代代艺术家的匠心独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与西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观念频频碰撞,相互取长补短,包容互进,使中国传统艺术程式与外来艺术形式不断交融与借鉴而异彩丰呈。
  本文探讨的是陆秀竞先生的艺术,要全面观照陆先生的艺术,首先需从浙江地域文化说开去。
  浙江自古乃山水灵秀、文化灿烂、经济繁荣、人才辈出之地,杭州更得山水形胜、文化积淀之助。近现代以来,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吸引了许多文化艺术大师、墨客骚人来此地定居、客居、游历以及讲学、访学、交游,使杭州的艺术传统培固与开拓进取创新在国内均居于前列。
  1948年,黄宾虹先生举家从北京迁往杭州,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开始其人生最后8年的南方定居生活,杭州成为其文化精神升华之所在。教学之余,他常在杭州栖霞岭、孤山、玉泉、灵隐、天竺等处写生、作画。黄宾虹先生晚年在杭州的讲学与交游,倡导“浑厚华滋”的审美精神,深入研究中国画的“水法”“墨法”,而且布道传播,开枝散叶,对于浙江山水画样态与图式的建构、拓展发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在潘天寿先生的主持之下,焕发新机。风起云涌的外部环境,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孕育了潘先生铁骨铮铮而又温厚敦实的品格,也造就了他格局宏大,气象深穆、雅儒雄阔的艺术。他力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气象与笔墨精神的深度理解,坚持“中西绘画拉开距离”,主张“强其骨”的艺术创作思想,开拓着对于“一味霸悍”的不懈追求,在现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中影响甚为深远。
  为优化山水画教学,潘天寿先生慧眼识才,力排万难,邀请当时困厄于上海的陆俨少先生来浙江美术学院任教。自1962年,陆俨少每个学期来浙江美术学院教两个月课,历时3年。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山水画研究生,又请陆俨少出山。1984年,陆俨少任浙江画院院长。就这样,杭州成为陆俨少充分施展才华之地。他主张深入传统,南北兼容,推陈创新,风格各异,面貌自新,这种艺术教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创作与研究人才。20世纪60年代,陆秀竞与曾宓、姜宝林、俞建华等同窗在杭州求学时,即得到陆俨少先生的大量教诲,深受霖雨润泽,终生获益无穷。
  陆秀竞生于浙江绍兴,长于杭州,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正是在杭州,广泛的文化汇聚,精英的思想碰撞,对于浙江山水画正脉的传承与拓展产生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文化资源的优厚,无处不在的大师遗风,皆对陆秀竞先生等浙江画家产生深刻而悠远的影响。陆秀竞的山水画艺术远溯石涛、石谿,先后汲取黄宾虹、顾坤伯、陆俨少等山水画家之所长,并师法造化,足迹遍及中国的江南水乡,名山大川,雪域高原,亚洲的其他国家,以及美洲、欧洲等。他的运用手法善于根据描绘对象而多有变化,不拘一格,颇具创新。对于南方山水的描绘,他得心应手,喜以近于黄宾虹式的笔墨展现雁荡山、江南水乡。其自如流畅之笔法,苍郁拙朴之墨法,造就笔底烟霞,纸上云烟,使画中水墨酣畅、淋漓氤氲之气象呼之欲出。在其作品中,郁郁苍苍,雾气茫茫,水与墨色,相生相伴,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文人山水意象。
  上世纪90年代,陆秀竞先生的中国大西北之行开启了艺术之旅的新篇章。苍莽大地、雪域高原的寥阔深沉、豪气浑然之美,使其审美视角摆脱了早期格局,以一种近于宏观、抽象的意象化方式,以心感应,呈现那片神奇的土地与遗迹,他擅以浑然之笔墨表现西部高原的佛域净土,将雄葬的峰岗与神异的佛塔、佛殿、佛幢、佛画与拜佛者、行旅者以及牦牛、骆驼、苍鹰等具有标志性的事物糅为一体,予以综合性呈现,得沉郁之气。
  其代表作《金谷圣寺》堪称多年审美不断触动而成的佳作,将高原情怀、雪域印象、佛寺庄严与圣山气象借助于泼墨、积墨、渍墨之法加以凸显,得浑厚苍茫之变。构图上另辟蹊境,以两山夹一谷的形式置陈布势,中部之佛寺、佛塔依山而建,差参错落,具雄伟之姿。建筑局部略施金粉,更添庄严之象。云峦予以大块面泼染,远山之间的泼墨尤为肆意,与近景、中景厚实的山体与建筑构成鲜明对比。在他的其他西部题材作品中,还擅长将佛教壁画中的图式与山水、建筑联系起来加以表现,画面往往呈现出奇异神幻之境,宛若诸佛菩萨、天人降临雪域圣山,再现佛法庄严之象。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云:“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而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正是因为对于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以及中外审美客体的自由选择与主动采纳,陆秀竞先生心具展现不同山川之美的内在冲动,饱游饫看,胸怀丘壑,笔底呈现蓬勃之气。并有机化用黄宾虹的积墨、宿墨之法,以丰富大泼墨之后的画面肌理。此种以泼墨为先,再辅以积墨的方法,使画面既具气势,又有蕴藉之感,充实而丰富。加以水意盎然,氤氲沉郁,超乎现实,出发新的艺境不断生成。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不囿于成法,不泥古,以传统丰厚的底蕴和素养,以文化包容的胸怀和宏阔的视野领会、对话西方20世纪视觉艺术革命的形式与意味。在抽象与构成中找到与中国画章法相契融的表现语境,以自己的努力为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新作出贡献。
  数十载山水之路的耕耘,勤奋践行陆俨少先生“推陈创新”的探索精神,这是陆秀竞先生在山水画探索之路上的重要贡献,使其淡泊从容的人生具有一抹瑰丽的亮色。在学术上,早在1999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就出版了陆秀竞撰写的《山水画基础》这部教学用书。他从基础入手,将数十年领悟的山水之道化为可以令人茅塞顿开的文字表述,对山水画史作全面而概括的梳理对技、法、道三者进行理解和领悟,并毫无保留地传给莘莩学子与广大爱好者,殊为可敬。
  除了山水,逸兴之余,陆秀竞先生也喜作花卉、书法,花卉作品自在存天机,书法作品烂漫显意味,二者每每成品,浓厚的书写精神跃然纸上,相映成趣,意态纷呈。这些也值得广大读者观览与品读。
  一座中国艺术的山,其高大、雄浑,其郁郁葱葱、四时灿烂,需要无数艺术家不懈的努力。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有责任为新时代建立高原、树立高峰,有情怀为所有辛勤耕耘、踏实进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搭建平台。
  很高兴为陆秀竞先生这位在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三方面均有建树的艺术家举办画展。相信先生千峰竞秀的画境一定会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与思考。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18.7.6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