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要闻

十年后重启的全国画院作品展:“金字招牌”如何避免褪色?

2017年03月07日 18:27:20  来源:美讯网

近日,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次展览是继2007年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后,全国画院系统的又一次大展,延续了之前双年展的届别,恢复了由国家画院分别与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的展览机制,并且重新命名。 面对当年“取消画院&r…
推荐关键字 江苏省美术馆 江苏省国画院 国家画院 画院
  近日,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次展览是继2007年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后,全国画院系统的又一次大展,延续了之前双年展的届别,恢复了由国家画院分别与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厅共同主办的展览机制,并且重新命名。

面对当年“取消画院”、“停办画院”舆论压力,各地画院进入改革期。时隔十年,展览让我们再度看到全国画院系统的最新创作成果,并再次聚焦画院系统,其改革究竟成效如何,画院正发生着怎样的机制变革?

十年之后,新面貌与新机制
早在2001年,社会上对画院的质疑声很大,有人提出了“取消画院”的建议。当时的国家画院(当时叫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起意筹办一个画院系统的展览,通过高水平的展览体现画院价值,应对质疑。第一届、第二届都是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的。第三届和第四届展览改名为“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并纳入中国艺术节,成为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展示项目。然而2007年之后,这个展览便一直停滞。

“这个展览为什么过了几年以后又复活了?”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谈到:“前面有四届,中间停了几年,其中一个原因是画院人深切感受到压力,作为用纳税人的钱养着的官方体制,如果拿不出与时代相适应的作品和展览,就愧对这个国家,愧对这个民族、时代,在这样的压力下,所以恢复了全国画院的展览。”
a1.jpg

                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开幕式现场
a2.jpg

                     嘉宾合影
a3.jpg

               嘉宾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前合影

在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看来,第五届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是前四届的一个积累,而使用“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名称则是第一次,展览的主办方是国家画院和江苏省文化厅,承办方是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因此,在组织形式、展览规模和评审过程等诸多方面有了新特点,与前四届有许多不一样,是画院系统及相关同仁的又一次整体亮相。

“与全国美展通过海选、侧重于推介新人不同,全国画院展更加专业,因为全是专业画家参与,创作成果相对比较成熟。展览注重美术创作本体特质,注重创作的纯粹性。”周京新告诉雅昌艺术网:“所以,就其作品水准和评审标准而言,不低于全国美展。此次参展画家的身份,除了专业性强,同时也极具包容性和广泛度。例如,入选的不仅有画院在职画家,也有非在职画家、特聘画家和特邀画家,许多参展画家并非画院在编人员,不领画院工资,不在画院上班,但应邀参与画院的创作活动。多元合作机制的结合点恰恰在于为了同一个艺术理想。”

本届展览的主题为“丝路情怀与现实理想”,除了规模上的广度和开放度,作品取材以及艺术方向也呈现出多元化,展览分为特邀作品和征集作品两部分。特邀作品邀请全国画院系统65岁以上,享有声誉的145位艺术家入展。征集作品由全国市级以上公立画院选送的1238件作品中,评选出305件参展作品,涵盖了国、油、版、雕、书(篆)五个传统大类。
a4.jpg

          靳之林  鸡冠花 136cm×53cm×4  2011年
a5.jpg

         刘勃舒  八骏图  68cm×138cm  1995年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展览国画组评审委员卢禹舜表示,此次展览必须是近两年的新作。“对入选作品的评选,特别注重对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和培养。同时,展览邀请了65岁以上的老艺术家参展,他们的近期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应该让大家看到他们的新探索。参展作者既有百岁老人,也有20余岁的年轻人,使展览呈现出不单单是老中青三代,而是四代人同时创作所产生的新面貌。”

因为投稿量大,展览又不分奖次,所有在初评、复评和终评的过程中,要求评委把每一件作品既当做入选又当做获奖来看待,即好中择优、优里挑好、反复审验、慎重拍板。在诸多评审专家看来,评审过程很严肃,也很残酷,没有“人情味”。周京新甚至感叹说:“我也感到有遗憾,有些作品水平实际上很不错,但展览规模有限,不得不忍痛割爱。在评审过程中,为遵循公平公正、阳光评审的原则,有时甚至无法顾及地区之间的平衡,只能尊重评委们投票的结果。”

当然,此次展览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张晓凌副院长看来,当今这种“拼盘式展览”,或者“全国美展模式”逐渐要落伍,下一届展览可以引入策展人制度,并且在入选作品中增加具有探索性的、国际性的作品。

社会误读?画院人背后的付出与尴尬

画院的核心任务是传承与创作,以及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服务社会。一度时期,国内诸多地方画院被质疑,在很多人看来,画院画家“不用上班”,属于“在家画画”,工作简单悠闲,不仅领国家工资,画的画还能自己卖钱,由于拥有画院身份,作品还能“溢价”。所以,社会上一度喊出了“取消画院”、“停办画院”,甚至吴冠中老先生将画院比喻成“养了一群鸡,不下蛋”,导致很大争议。

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表示:“中国从国家到各省的画院体制不断受到质疑,这是一个过程,按照中国传统,按照世界惯例,我们都是合情合理的,在这一点上,有必要拿这些数字说话,来坚定信心。画院体制一定是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间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而且现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明确,它是从高原到高峰的排头兵。”

在杨晓阳看来,画院画家并不构成国家财政的负担。在清代时期,国家才有1亿多人,但如意馆已经有最多的数字是670个人,最少的时候也要三百左右。中国国家画院是1979年筹备,到1982年才入驻,当时为了抢救老画家,把国家大师请到北京悄悄保护起来,一直到现在大繁荣大发展的时候,才给了128个编制。“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第二位,现在对我们这么小的设置还说三道四,是没有道理的。”
a6.jpg

        方骏  且把江南入画图  102cm×200cm  2016年
a7.jpg

             刘大为  郎德寨的猎手  94cm×133cm 2008年
另外,国家画院承担的国家任务相当重。“人事部、财政部、国家编办、中宣部包括文化部的新楼,国家级的大型公益场所的画都在换,这几年完成了十几个部委的大型陈列画,中华驻外使领馆的陈列画全是国家画院在画;这些任务完成了以后,还有国家领导人出访接待用的画……任务非常重,而且全部是没有报酬的。这些任务完成以后,国家画院每一个人每年还要交三张画,尺寸必须是16尺,这也是院里留下的财富。”杨晓阳说。

此外,画院还要承担起大量国家任务之外的公益事业。“所有的灾害国家画院都要出面,另外每年有两个省的捐赠。在各地新建的美术馆,例如我们扶持一个广西的农民画之乡,最后有一个仪式在新建的广西美术馆,美术馆就提出来能不能给留下一些画,我们一次把几十张画都赠送给广西美术馆,作为首批收藏,类似于这种事做了很多。”杨晓阳解释说:“在延安,我们做‘手拉销售’,一百个画家领一百个孩子一年的学费,到现在为止已经资助了六百个留守儿童。这几年公益的事情做得很好。”

不仅国家画院如此,许多地方画院亦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与贡献。例如作为全国“三大画院”中的江苏省国画院,至今画家、书法家们依然在坚持做很多无偿的工作。“许许多多我们应该做也一直在努力做的工作,没有一一去向公众宣传解释。有些工作是体制外画家无法替代的。”周京新告诉雅昌艺术网:“许多公共场所的主题创作,尺幅往往巨大,我们的画家们趴在地上创作,一画就是十几天、个把月,都是无偿的。我们的画家、书法家们每年都有定额的典藏、交流及重点创作任务,要数次上各类交代表性作品,作品质量、数量、尺寸都有明确规定,还要经过集体评审,票决考核,在绩效待遇中直接体现。画家、书法家无论名气多大,不合要求的送评作品一律限期退换,考核级次还会相应降低,严格按规矩办。仅年展一项,在职画家、书法家的大型创作每年就要有六至八张以上新作品,年展之前必须完成,很多画家、书法家压力很大,喘不过气来。至于临时性的布置与交流创作任务就没法统计了。其实,我们一直在不断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全员实行各项绩效考核管理,奖惩制度明确,竞争机制有序,不是‘大锅饭’。”
a8.jpg

           杨飞云  冬日盛装 130cm×90cm
a9.jpg

          闫平  柔软的心 160cm×230cm 2013年
a10.jpg

          何家英  大凉山的女人 45cm×37cm
“不要对‘在家里画画’而产生误解。”周京新介绍说:“美术创作生产过程往往具有私密性,不宜扎堆。我们的画家、书法家在单位都没有画室,单位也根本没有画室可安排。其实画室是有成本的,水电气、交通、安全等等管理都是问题。画家、书法家们在家里工作,是最绿色、最环保、最切实、最科学的工作方式。工作任务指标要求下达之后,画家、书法家们必须自主投入工作,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懈怠,在家里每天工作到深夜,节假日不休息,都不需要考勤,更不需要发加班费。只要管理机制到位了,画院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可以成为物质文明的生力军,可以创造高水准的GDP,我们每年入库归公的一大批质量数量可观的典藏作品,就是在为国家积蓄有价值的艺术财富。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没有江苏省国画院,就没有‘新金陵画派’。”

广东画院老院长王玉珏女士曾言:“画院是个金字招牌,只是时间久了被蒙上灰尘,我们要擦掉这些灰尘,擦亮这个金字招牌!”所以,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而是要看画家们取得的切实成绩,但很多背地里的付出往往看不见。因此,坚持举办高水准的展览,是向社会、向专业圈汇报成绩、交流沟通的一种手段。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语境下的集体发声。

“金字招牌”的画院到底何去何从?
当年,吴冠中老先生可能觉得画院也还是要有,于是又补充说,“重要的画院,国家也可以成立一两个,其他的就不要管了。”

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公益类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的全额拨款,公益二类的差额拨款,公益三类的自筹经费三类。目前一些省级画院和大多数地市城市如云南画院等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不少地方画院与美术馆的“合二为一”,画院画家并入美术馆,且大多是实行画家“只出不进”,五到十年后,估计部分省级画院和大多数地市画院也就有名无实了。或者,美术馆的画家流向画院,美术馆则只承担科研和展陈工作。

关于画院何去何从的问题,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但其核心宗旨是要用结构性挑战提升效能,而不是沦为“为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

在江苏,省美术馆和省国画院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江苏省美术馆在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名列前茅,前身是1936年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已经有八十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国立美术馆,而江苏省国画院是新中国第一批建立的国有画院,是“新金陵画派”的诞生地,学术传承与影响力深远。在身兼馆长和院长的周京新看来,馆院一体,多数发生在地市级及其以下的美术馆和画院,而当下“四老一大”(北京画院、上海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和广东画院+国家画院)存在的价值和实际作用是稳定的。
a11.jpg

               江苏省国画院

“我觉得,应该针对某些不足,采取积极推动措施予以改进,在进一步排除干扰突显学术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支持促成效,那才是有利的。盲目拆解拼合,强弱捆绑杂交,使得原本强的变弱,原本弱的强不起来,那不利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设立在江苏省美术馆的油画雕塑院和版画院,都是有辉煌历史传承的老品牌,成果突出,贡献很大,影响也很大,有一批老先生和中青年艺术家至今还在发挥作用,贡献艺术才华,应该加强扶持,以改进管理机制促进不断发展,追求更大贡献,应该努力擦亮牌子,而不是摘掉牌子。”周京新告诉雅昌艺术网。
a12.jpg

         陈洪武  前人诗 240cm×96cm  2016年

周京新表示:“如果取消我们这样的画院,让画家、书法家们自谋生路,还能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吗?还能集中力量进行学术研究和主题创作吗?画家、书法家们变成了“自由人”,体制内的各种约束和要求就与他们没有关系了,展览、服务、奉献、公益等等,都是形同陌路的东西,追求市场效益、唯利是图必然大行其道。艺术如果屈从了市场标准,甚至以市场作为唯一标准,那是一种堕落和悲哀。”

打铁还需自身硬,机构的改革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画院的创作水平和研究能力。画院若要保持作为,就必须有效开展工作,证明存在价值。

以江苏省国画院为例,近些年来一直在坚持踏踏实实做事,学术建议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年展“盛世春光——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及省外系列巡展影响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品牌。整体展现江苏省国画院暨新金陵画派六十年发展历程的“金陵风骨·其命维新”晋京展,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产生极好的影响,显示出了江苏文化强省的实力。对画院所有前辈艺术家进行系统理论研究,每人出一本研究专集的"名家系列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潜心努力已接近尾声,成果可喜。周京新说:“2016年5约的晋京展开幕后,我们最怕别人说‘你们江苏省国画院的老前辈们很强,现在不行了。’然而我们用连续6年年展积累的作品赢得了大家的肯定:江苏省国画院这批在职的画家、书法家们依然是很有实力的!这对江苏美术事业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加分。”

中国国家画院张晓凌副院长尤其强调画院在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性:“理论是泉眼之魂,一个画院如果没有理论做导引,这个画院就等于没有魂,画院没有理论做支撑,学术就没有高度。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中国画院几年的改造,和理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哪里来?就从老祖宗创作的理论体系来,这就是标准、高度。”

(责任编辑:林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