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 > 业界动态

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

2009年12月30日 10:38:1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民国元年(1912年),在南京临时总统府秘书处任职的任鸿隽,则用印有“总统府用笺”字样的信纸给大哥写了一封三页的家书。由于南京临时总统府仅存在了不到三个月,所以这封信笺便显得弥足珍贵。信中,任鸿隽不但向大哥叙述了自己在临时总统府起草文告的工作情况,对于南北议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重大历史事件均有所提及。身处重大历史变革中,任鸿隽个人的心路历程也表露无余。

1937年10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在上海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抗击日寇,激战四天四夜,史称“八百壮士”。而就在开战前10天的10月18日,谢晋元曾给他的连襟张萍舟写过一封家书。信中写道:“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对于生死的泰然处之,读来令人动容。

书信风格凸显时代特色

中国的书信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写信的礼仪也细致严格。展览中,各个时代人们写信的格式和风格迥异,变化之大正凸显了二百多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清代书信,无论从信封还是正文都能看出严格的礼仪制度。写信人在信中提到父母时,一般都冠以“大人”相称,要么字体很大,要么前进两格。而写自己时则称“吾”或“男”,不是字体很小,就是退一格。

民国时期的家书,虽然仍多为毛笔竖排书写,但也开始出现横排硬笔书写的信笺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则普遍开始使用硬笔、白话写信,繁琐的书信礼仪也渐渐淡出。“文革”时期,人们的书信中也凸显了那个政治挂帅年代的烙印。许多书信中,正文前面会先缀一段毛主席语录。而今看来,这些风格迥异的书信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各种邮品记录邮政发展

与家书一同展出的还有信封、信纸、明信片、邮票等邮品。张丁告诉记者,目前清代以前的信封已经很难看到了。从现存的清代信封中可以看出,竖写直筒式的“红条封”是那时的主流信封。清嘉庆年间,闯关东的孙氏致父母的信则卷成一个纸筒,地址、姓名与正文写在同一张纸上。抗战时期,一名八路军战士写给家人的书信,则是用一张翻转折叠的日军地图做的信封。

(责任编辑: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