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智者的胸襟 仁者的情怀

贾磊磊/文
2015年01月23日 09:51:4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对于以视觉形象作为表述语言的绘画艺术,最为直接的解读维度则是视觉形象的分析方法,判断一幅绘画的意义,首先不能够离开它的视觉形象,不能够离开它的视觉表现方式;其次,才是这些视觉形象与历史、与社会、与现实之间的隐喻关系。如果用一种视觉分析的方法来看王焕波的作品,他的画可以划分出两种不尽相同的艺术境界,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我们知道,王国维在论述中国古代诗词之美时,曾经将诗词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绘画艺术作中的“有我”、“无我”,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语言概念上相互类似,但是在评价维度上却不尽相同。笔者在此所谓“有我”与“无我”,是指艺术家自我精神的不同呈现方式,即艺术家个性精神的不同修辞策略。

纵观王焕波的笔墨作品,我们看到的一类是纯粹的山水,如古朴苍劲的《山魂》(1993年),苍凉豪迈的《千古江山》(2004年),孤傲雄健的《朝圣》(2004年),空灵悠远的《空山云气图》(2007年),这类绘画不论呈现的是气吞山河的魂魄如《山魂》(1993年),还是表现碧水清流的静谧如《山水有清音》(2004年),在所有这类山水画中,我们都看不到任何人文景观(寺庙、村庄、亭台、寓所)的实际存在。在此,我们姑且将这类纯粹表现山水的画作,称之为“无我之境”的作品。顺便说一句,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他不画什么有的时候比他画什么更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审美取向,他之所以舍此取彼,其间必然有其之所以这样做的缘由。这些缘由对艺术家而言,有时可能会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有时则会处于一种自觉状态,但不论处于哪种状态,探寻造成这种艺术形态的心理因素,是我们真正理解一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王焕波单纯描绘山水的作品中,诸多采取的都是仰视的叙述视点,这种叙述的空间定位,流露出艺术家对大自然的雄浑壮阔之美的无限神往,甚至崇拜。特别是在无限延绵的空间形态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所寄予的对时间长河的不尽追忆。我们极目远望,在雄浑、苍凉的群峰之间,虽然浩瀚无际,渺无人烟,可是,这天的壮阔,水的坦荡,山的苍茫,云的悠然,何尝不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尽情抒发,不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强烈映射呢?由此想到贾又福先生的《大岳放歌》:“每当凌绝高山万仞,凭虚御空,振衣大风,壮怀无牟。我吟则大岳吟,我放歌则大岳起舞。大岳与予比肩、私语,始觉予脱胎于大岳也,大岳托予代言也。” 这种通过笔墨的世界与自然界中的山峰、大岳、平川、峻岭相互比照,相互对话的气魄,如今已经承传到其弟子王焕波的山光水色之中……

与此不同的是另一种“有我之境”的作品——这其中的“我”,并不是作者的主观意象,而是艺术家精神世界对人文景象的一种表述方式,它的实际存在使这山水中间注入了一种笃诚而细腻的情怀。不管是山边的村落,还是幽谷的居所,乃至于山顶上的庙宇,雾霭中的亭台,作者在自然界中“植入”的这种人文景观,赋予了这山、这水一种生命的灵性。我想,那在幽谷中禅居的信徒,在山路上行走的挑夫,在庭院里漫步的游客,也许就是画家的替身——他沉浸在自然的山水之间,享受着大千世界中风的呼吸,水的脉动;感悟着自然界中天的气韵,地的魂魄。他与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与天宇中的流云比肩接踵,与悬崖上的飞瀑信步腾跃……作者在《守望家园》中曾经写道“数十年的艰苦奋斗,身心疲惫,我是想将心灵托付给山川河流,树木房舍,渴望平实而悠长的山野村落洗涤身心的疲惫”。那些栖息在山野与幽谷中的人,寄予的何尝不是画家自己由衷的期许呢?对于那些曾经真切地体验到乡村美景,又身处现代都市文明的艺术家,对田园的眷恋,对乡野的神往,除了表现出对自我心灵的呼唤之外,也表达的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精神救赎。与“无我”之境中智者浩瀚的胸襟相比,“有我”之境中则有一种仁者的情怀。在文化精神上,“无我之境”寄予的是一种智者的胸襟,这个山水的世界如此之壮阔恢弘,可以说已将所有世俗的浮尘一扫而空。在这个没有任何人文踪迹的自然世界里,其实更能够体现作者的人文精神。

艺术创作,特别是以个体方式来完成的文学以及绘画创作,其作者通常都会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一种呈现在其创作之中的某种特定的审美意象,抑或是某种特定的表现文化空间。王焕波在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想方设法要离开的山乡,竟成了他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正像时至今日,“心中涌出的向往竟是曾经急于摆脱的土地的芬芳、自然的单纯、乡音的憨厚”。这种对故乡的眷恋,对家乡的神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律令引领着他们,在以他们家乡的名字命名的精神领地,来表达各自的心声。即是他们倾心创造的灵魂的栖息之地,也是他们情感的寄予之所。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的灵感。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