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文化的底蕴 文采的意韵

——傅德荣先生纵论书法

朱国良/文
2014年12月15日 09:56:0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傅德荣先生近日在《书画江南》杂志发表长文,纵论了文人书法和人类书写的审美规律,书写者的气质、个性、观念和品行投射,书写的审美品位、价值和作品气质的雅俗高下等。他认为人的性格、情趣和修养,决定了书写。文章甫一问世,便获行家好评。

身为企业家同时又是书法家的傅德荣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行务处事渗透出极强的人文情怀。他书法的神采和气势,清则韵远,静则气沛,狂则姿肆,猛则神飞,师古又不泥古,推陈且能出新,金钩银划,流畅达意,遒劲狂放,丰淳精致,在意境中抒发了感情、个性和气质。他的字体,更多的是气势雄浑,神采飞扬,表现出疏朗、古朴、舒展和奇宕,清雅朴遒,古劲苍秀,自成风格,别有韵味,有一种神飞雅逸之气,颇有骨力遒健之概。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静土。德荣先生是一位勤勉的安静者和奋力的开垦者。他以学养作大海,涵泳其间;将素养作靠山,依仗其厚;以低头思索、关门读书、奋然命笔的怡然境界,结交才情诗韵的意境,徜徉物我两忘的天地。他的那份执着和沉静,使他不屑于简单的状写、僵硬的临摹,而是根据独特的体味和感悟,把浓深的诗意渗透凝练于笔墨和造型之中,这让他的作品铅华落尽,灵性毕现,饱含着超越世俗、空明清纯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境界,使文字和书法注入了学问的内涵和精神的境界。

为人简且静,涉艺博又精。读德荣先生的作品,能够察觉到隐含在点线运动交织组合的笔墨形式中很高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能够察觉到先生很高的文化素养、人格力量、独特的个性气质与高超的书艺才能。长期治学、修为,成就了一个书写者开阔的视野、胸襟和多方面的才华,更炼就一个高品质书写者应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气质。他写就的《文人书法和书法如何区分》洋洋大观论文,纵说古今,理论名作,细分门类,缕析事理,让人读之受益得教。

先生认为,文人书法与书法该如何区分?这是文化问题,也是学术问题。文人书法的首要特征,是书法的文化内涵,文辞与书写,应该有文化的表述,书法是综合艺术,仅以外化的笔墨,难以完成书法艺术的美学建构。

傅德荣在文章中纵论古今,纵观中国历史中书法的生成及发展,从一流学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等对书法的实践和理论导向,提出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为技术,二为境界。前者保证了法度的确立;而后者则是决定书法艺术精神高度的因素,它展示人的灵魂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它超越于技术之上,是决定书法品质中那一层形而上意义的更加重要的因素。文人书法是国学素养的体现,其要素在于学人的人格理想、学识积淀、才华禀赋、精神境界的综合与升华。而这些不可或缺的要素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绝无捷径,只有举毕生心力沉潜为学,韬光养晦,方能养就书法“之中”那一重“文人之性质”、“文人之趣味”,以及书法“之外”那一重“文人之感想”的可贵品质。

文章指出:当代书法不容乐观,重要一点就是书法家文化素质的低下。书法是综合艺术,其核心要素便是文学。在书法史熠熠闪光的书法作品均有文学的支撑。只以技巧取胜的书法,不是书法的最后实现。高级意义和真正意义的书法,恰恰是书卷气浓郁的书法。作者认为,历史上凡被称作书法家的人,首先,一定是文人,或者说,是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换句话讲,只有在文化造诣方面特别出众,人们才有兴趣驻足,品味他们的字,越品味越有味道,随之将他们请进书法家的殿堂,以供后人朝拜与临摹。看来,历史上被称作书法而流传后世的东西,其最初,并非它们很书法,而是因为它们很文章。一句话,多半的书法,甚至全部的书法,都是由于书写内容的经典,值得传播而传世下来。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作书圣?《兰亭序》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帖?首先,兰亭序本身,即是高格卓绝、品貌旖旎的美妙文章。其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业已成为不朽的中华成语;至于“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更是中国人对于相对论的最早的理解,并且诗意地表达出来。人们在不断诵读兰亭时,发觉兰亭的字也照样是高格卓绝、品貌旖旎。就是说,《兰亭序》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内容与形式完美于一体的非凡瑰宝,并且,首先是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苏东坡。我想,黄庭坚的字,米芾的字,欧阳询的字,甚至距离我们最近的于右任的字,或许还比苏轼要好些,至少在某些局部方面要好些。但是,尽管如此,他们都压根不能跟苏轼相提并论。立体的苏轼,令后世所有的作家、书家,以及绝大多数的文化人,无不心仪向往、高山仰止。因为没有哪个作家、书家、文化人有苏轼那样辽阔的境界、博大的修养、浩淼的趣味,更没有苏轼那样的经历。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无论现代文人的书法,还是现代书法家的书法,只能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一部分作品,才算得上“文人书法”。比如鲁迅、李叔同、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他们的某些毛笔字,具有双重的审美属性,即内容的独创和形式的别致。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