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潇洒人生“长相随”

李宁/文
2014年12月02日 10:25:5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南风吹,彩云悠悠,一江春水长流。

就在这美丽新州,盼和你们相见。

我愿变作一缕青烟,常回到你们身边。

时光像流水不回,往事却常回味。

层层相思在心扉,深情我们长相随。

这是我最熟悉、最敬爱的国画家许石丹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的一首歌词,也应该是他今生写的唯一一首歌词。他配了一首熟悉的曲调,多次唱给亲人们听,唱给朋友们听,也唱给蓝天和白云,唱给大地和清风。

我在守候先生的日子里,也多次看着先生望着窗外,唱着这首惜别人生、依依不舍的歌曲。他的声音虽然低沉嘶哑,却满是柔软温情,他边唱边抓着轮椅的扶手,就像抓着这个世界最后一道门栏。他是多么不想松手啊,他是多么不想抛下陪伴了他一生的许师母、还有给予了他无数快乐的女儿小敏、已经在纽约金融界崭露头角的孙儿和刚刚在一个月前从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孙女,他是多么不想离开那些热爱他、崇拜他、跟随他的学生、朋友们,他更是多么不想放下那枝挥洒丹青的如椽巨笔!

但是,先生还是在2014年7月,走进了另一个我们无法触及的空间。但我坚信,“青烟”永不会散去,他已凝固成一幅画,永久地悬挂在许多朋友的心空灵海之间。我们从先生的每一幅画中,看到了他那深沉而又慈祥、复杂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活泼的目光。在我们的世界里,青烟轻柔缓进、悠然飘扬——飘过他遗留于世、收藏于国内外各处博览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银行、大学校园的,抑或收藏在位于新泽西中部他自己的“翠屏居”里的每一幅画作,仿佛他坚定而美好的灵魂。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或者那里继续看见他、感觉他、触摸他、怀念他,那些深沉而又慈祥,那些复杂而又单纯,那些执着而又活泼,那些传统而又奔放……他用作品同我们表达情愫,与我们保持交流,时时刻刻。

许石丹原名许以诚,1931年4月11日出生于杭州。许家乃为杭州望族。他从小酷爱绘画,13岁时便举办了人生的第一次画展。1948年,许石丹不顾家人反对,考入向往已久的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风眠、潘天寿等大师。后又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在此后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博采众家之法,融合古今绘技兼容中西风格,尤其将绘画与建筑相互贯通,将具象与抽象巧妙合成,最具代表性的赞语是称赞他为“画家、建筑师双料怪杰”和“中国的莫奈”。他曾参与国家重要工程园林设计、旅游景区规划。他在周游中美名山大川及英、法、意、东南亚等世界名胜的宽厚沉淀下,锻造出独具特色的个人画风。其作品洒脱沉酣,以心造万物,荟萃传统与现代手法于一体;多次在中美各大博览会馆展出,获得成功和引起不凡声誉。

尽管许先生已名扬海外,但他素以“武林游子”自号,一直心系祖国,情牵故乡。暂且不算先生在南京、上海等地多次举行画展,仅说在故乡杭州,近年来就先后举办过3次重要的画展。第一次是2008年4月在杭州恒庐美术馆的展览,那次是他阔别故乡多年之后的首都亮相。第二次是2011年9月至10月,他在西湖博物馆举行的“月是故乡明——许石丹八十回顾展”。这次画展上,许石丹把历年来创作的117幅创意国画珍品无偿捐献给故乡,同时也是为了庆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仅隔一年后,2012年9月,先生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翰墨丹青·旅美画家许石丹美术作品展”。这次画展展出了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200件作品。展览结束后,许石丹又将所有展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永久收藏。两次捐赠共达300多幅,彰显出先生的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

我曾问先生:“您捐几幅画就够了,为什么要捐这么多呀?”先生这样回答我:“我自己保留只能供自己看,如果让国家保留可以让更多人看,比我自己保留要好!”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超然的境界。

最难忘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回乡展览。先生以年逾80高龄之躯长途飞行,抵达杭州后为赶制当地主办方提议增加的瓷瓶画、瓷板画、伞画、折扇和团扇绘画等,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地伏案创作:作品延生了,他却病倒了。画展开幕那天,他坐着医院的救护车到达现场,被人抬着坐上轮椅,推到主席台上,可以说,他是为艺术献身的。

敬爱的先生,您自称“武林游子”,潇洒地来,又潇洒地去了。您什么都没带走,又仿佛把什么都带走了。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