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静水流深 人书互彰

——张良书法赏析

2014年11月25日 09:36:5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几年前初次见到张良的书法作品,颇感惊讶,纯正的气息中透露着典雅俊逸的魏晋风韵,鲜活曼妙的南帖架构下隐藏着至醇至刚的北碑风骨,这样的书家在当下并不多见。此后张良又不断来拜访,他的谦逊好学,勤勉聪慧,对书法的独到见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张良走上书法道路已有三十余年,可以说,他的天分一多半来自勤奋。他遍临诸家,深研书论,从秦汉至魏晋明清,功夫下得扎实。他没有拜师,但历代的先贤都是他的老师,在他的身上有一股超然的静气,书法自古是寂寞之道,需坚韧沉默,方能追求朝圣。张良说这是“坚守”,而不是“坚持”;是“享受寂寞”,而不是“耐得住寂寞”。因为两组词汇中,后者是一种被动的牺牲,无奈的悲壮,虽高大而痛苦,前者则适用真正切入艺术的人,有一种天然的自觉意识。当遇到问题时,他就去搬古代书论,找来解决的方子,再俯下身子摸索着向前走。多年下来,他出入各位大家门庭,博取熔裁,移为我用,渐变出自家面目来。观张良的书法,他的书写状态十分轻松自由,犹如鱼进入水,自在舒畅无比。在他的线条里,能看出这条“鱼”自如游弋的纹路,它所漫漶的自在气息。“古雅隽逸,浑然天成”,这是我从张良书法中得到的启发。

临池之余,张良更醉心于国学。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历代书论,都是他的手边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与先贤一样,张良也常有此慨叹,一日,他读到一段书论后大喜,与他对王羲之书法的见解竟然一致,张良为遇到这位知音而窃喜,当别人问:“所欣喜者何人?”张良不慌不忙,答曰:“宋姜夔。”临帖读书,就是与圣贤者相处,与古人对话,张良乐于如此,他游溯在传统文化的河流,探寻上古之韵,取法乎上。

长期的书法研习和文史并进,使得张良的作品呈现出艺术丰富性的同时,更深入了诸多门类与书法艺术之间的通感,他在创作时针对不同诗词内容,运用不同书体,书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譬如写李商隐的《无题》时,张良选择了行草,笔触细腻轻约,让人感受到“昨夜星辰昨夜风”在相爱男女之间的照拂。在写苏轼《涵虚亭》时,则用草书,格局开阔,线条飘逸洒脱,完美地表现出“惟有此亭无一物,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