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博客 > 会员评论文章

郭大维:与藏品相伴 品翰墨之趣

2014年11月11日 14:40:33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在河北沧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对面的嘉禾一方小区里有一个文萃书苑,这里的书画作品挂满四壁,琳琅满目,在射灯的辉映下格外吸人眼球。画廊的主人叫郭大维,今年32岁。2013年秋天开始筹备搞起了收藏。

郭大维每天早晨7点准时到书苑欣赏自己精心收藏的书画,中午小憩一会儿,下午2点到市区的文化馆和画廊里走走,因此他结识了很多文化名人,他的生活有滋有味。

谈起自己情有独钟的书画收藏和自己的家庭时,郭大维兴致勃勃。

郭大维是一个孝敬善良的人,但每当提起他80多岁的爷爷时,他总是显得有些激动,诉说着奶奶走的早,爷爷这些年的不容易,他的愿望就是想带着他老人家到北京走走看看,虽然现在还未如愿,但他一定会找一个适合爷爷的季节带他出去转转。

一脸憨相的郭大维爱家顾家,即便工作再忙,每周也要挤出时间带着温柔体贴的媳妇和活泼懂事的孩子,给爸妈买上他们最爱吃的猪头肉和熏鸡陪他们一起吃顿饭,生活过得既幸福又和谐。他说,只要老人在身边,自己永远是个孩子。他还说,媳妇贤惠,孩子懂事,父母健康是他最大的快乐。自筹办“文萃书苑”,父亲也为他付出了很多辛苦。

起初,郭大维在沧州的金街书画市场发现了一幅范曾题款的3尺斗方,甚是喜欢,但由于口袋里的钱没有那么多,因此只好用手机拍了下来,被老板发现后还让他把拍的照片给删掉了。从那之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收藏一张范曾的作品。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2014年阳春三月他踏入了收藏行当。

慢慢地,郭大维的收藏范围越来越广,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2014年初夏,郭大维在一位藏友家里看见几幅当代中青年画家的国画作品。收藏讲究的是“眼力”,对于刚刚接触书画收藏的郭大维来说,收藏中青年画家的作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凭借直觉,郭大维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于是,他用自己近年来做管道生意攒下的10几万元一气买下了自己的第一批书画收藏品。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郭大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些中青年书画家都是科班出身,受过系统的教育,虽然现在他们大部分都还名不见经传,但我认为他们的作品有‘功力’,值得收藏。”

郭大维对书画收藏的追求坚定而执著。他辗转北京、天津、陕西等地,至今已收集了30多幅书画名人名家作品。

手捧珍藏的字画,喜悦之外,郭大维深感自己收藏知识的缺乏。于是,他拜书本为师,认真研究书画技法及书画史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了跟上收藏业的步伐,郭大维在电脑、微信上网学习收藏知识,还加了100余位书画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微信,与全国各地的藏友分享收藏心得。

随着收藏品不断增多,2014年6月,郭大维建立了“文萃书苑”网站,将一些书画收藏之类的新闻和自己的收藏品拍成照片发布到网上。

打开“文萃书苑”的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华夏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陶洪君先生题写的 “文萃书苑”四个大字。网站上展示了70多位当代书画家的200余幅作品。

郭大维搞收藏,不唯名、不唯钱,只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书画收藏爱好者坚持的第一原则应当是审美价值,只要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就值得收藏。当下有些作品虽然受到热捧,但却非常形式化、符号化,缺乏审美价值,就不能拿来收藏……”说到自己的“收藏经”,郭大维滔滔不绝。

指着门口的一幅国画作品,郭大维说:“范曾先生的这幅《荷叶盖头》是我的‘镇宅之宝’。你看,这画用笔如同书法,苍莽古拙,墨黑中饱含着明透,透出原生态的韵味……”谈及珍藏的名家名作,郭大维的话语间充满了自豪与满足。他说,能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拿到手并推广开来,不仅是对艺术品的传播,更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

想从沙里淘金,找到有潜力的书画作品,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书画“朋友圈”,不断提高眼界,做真正懂书画的人。起初,郭大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还有不少“80后”、“90后”以及一些装裱店的老板。现在,他结交了近十位当代名人名家,在他的画苑里里,不时有书画收藏爱好者走进来,或参观或交流。

谈到收藏心得,郭大维笑着说:“拥有平常心,才能拥有一双慧眼,慢慢品味书画作品中的奥妙。”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出于投资目的来收藏书画作品,急功近利,只能被称为“书画商人”,而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必须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幅作品,懂得欣赏它们的内在之美。

从接触收藏开始,郭大维始终不急不躁、潜心学习。如今,他不仅能够基本准确判断收藏品的品相及价值,还能揣摩出书画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其艺术追求,了解收其作品的精髓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没有华丽言语的修饰,凭借实际行动来诠释“与藏品相伴,品翰墨之趣”的内涵,或许,这才是郭大维生活的快乐真谛吧!

(责任编辑:史立彦)